乌鸦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确诊丨经典病例71升结肠淋巴瘤1例
TUhjnbcbe - 2021/11/27 18:31:00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74岁。

主诉:大便性状改变3月余。

现病史:患者3月前开始发现大便性状改变,大便变细变烂,糊状不成形,有里急后重感,有时排便困难,伴有腹胀,不伴畏寒、发热、腹痛,12/12医院肠镜示:升结肠癌。今为求手术治疗拟“升结肠癌”收住我科。患者起病以来,无发热、腹胀、腹痛等其他不适,精神、睡眠良好,食欲正常,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查体:腹稍胀,右下腹可及×60mm大小肿物,质中,边界不清,活动度欠佳;腹壁无紧张,无压痛反跳痛。

既往史:10余年前因颈部恶性淋巴瘤行放射治疗,病情已痊愈。既往否认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病史。结核、肝炎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出血史、外伤史、手术史。

实验室检查:无特殊。肿瘤指标(-)。

超声:肝脏、胆囊、胰腺、脾脏未见明显异常;肾脏、输尿管、膀胱未见明显异常。

胸片:左下肺硬结灶;主动脉硬化。

CT/MRI扫描:CT扫描信息:检查设备为ToshibaAquilionCT。扫描参数:电压kv,电流mA,层厚7mm,窗宽,窗位50。患者取仰卧位行全腹部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先行CT平扫(图1-2),增强扫描采用(浓度为mgI/ml,按1.5ml/kg体重),以3.0ml/s流速,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后21s(动脉早期,图3-4)、35s(动脉晚期,图5-6)及60s(静脉期,图7-8)扫描,并对门脉期图像行2mm薄层冠状位重建(图9),仿真内窥镜(图10)。

二、病例问答挑战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A

对于本病例来说,横断位结合冠状位及CT仿真内镜图可明确定位,病灶位于升结肠近段,以回盲部为主,病变段肠壁明显增厚,肠腔内可见积气及少量液体影,腹膜后结构稍受压后移,邻近肠管及系膜受推压改变。

问题2:关于该病例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

A.炎症

B.肿瘤

C.肉芽肿性病变

D.发育异常,重复肠管畸形

答案分割线

问题二解读

答案:B

CT示升结肠近段管壁明显环状增厚,并形成软组织肿块凸起,增强扫描呈中度均匀强化,动脉期至静脉期持续强化,需要考虑肿瘤或肉芽肿性病变,而病变已侵犯结肠全层,突破浆膜层,周围脂肪间隙浸润,与十二指肠及右侧、后腹膜粘连,分界不清,肠周可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强化与原发灶相若),须首先考虑恶性肿瘤。

问题3: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CT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A.结肠癌

B.克罗恩病

C.淋巴瘤

D.溃疡性结肠炎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三解读

答案:C

手术所见:

1、腹腔镜探查肝脏、胆囊、腹主动脉旁、腹膜后淋巴结未见异常;见右半结肠肿物大小约10×8×6cm,呈菜花样生长,已穿透浆膜,与侧腹膜粘连紧密,因肿物体积较大且于十二指肠及后腹膜解剖关系不清,遂中途改为开腹手术。

2、取右侧旁绕脐切口,充分游离右半结肠,行肿瘤根治术。

病理结果:

右半结肠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组织侵犯肠壁全层并累及部分肠系膜淋巴结;免疫组化:CD20、CD79弥漫强阳性,MuM-1、Bcl-6阳性,CD3、CD5、CyclinD1、CD10、Perforin、GranzymeB、TIA-1、CD56均为阴性,Ki-67阳性率80%;

病理图片:

三、诊断分析思路

1、本病例的主要诊断征象和依据:

升结肠近段明显环形不均匀增厚,局部形成软组织肿块,平扫CT值约48HU,增强扫描呈中度均匀强化,并持续强化,CT值分别为:动脉早期60HU,动脉晚期75HU,静脉期CT值约93HU,病变累及结肠壁全层,并侵犯肠周组织器官(十二指肠及右侧、后腹膜),周围脂肪间隙混浊,见数个肿大淋巴结,其强化方式与原发灶类似,大者约19×20mm。

总结升结肠近段病变有以下特点:

①病变累及范围较长,以回盲部为著

②肠管壁环形不均匀增厚(最厚处约47mm),管腔狭窄程度相对较轻,无肠梗阻

③病变段肠管呈“动脉瘤样扩张”征(图15红粗箭头)

④病变虽大部分累及肠壁全程,但以粘膜下浸润为主,部分粘膜线尚可见(图16红细箭头)

⑤增强后中度均匀、持续强化(图15、16)

2、本病例的诊断思路:

(1)定位诊断:对于本病例来说,横断位结合冠状位分析,病变定位明确,因病灶沿升结肠行程分布,病灶周围软组织密度部分为增厚的肠壁,内可见气体及液平影,可确定位于升结肠近段,病变以回盲部为著。

(2)定性诊断:升结肠近段病变为肠壁明显增厚(最厚约47mm)、肿块形成并累及全层,侵犯相邻组织器官,肠周明显肿大淋巴结(大者约19×20mm),应考虑恶性肿瘤;进一步推断组织来源,根据病变以粘膜下浸润为主、中度均匀持续强化、累及范围较长但肠腔狭窄梗阻征象不明显、反而出现“动脉瘤样扩张”征等特点,结合患者有颈部恶性淋巴瘤病史,考虑淋巴瘤的可能性最大;腺癌是结肠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作为鉴别诊断之一,其支持点较少;肉芽肿性病变如克罗恩病、炎性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等基本可排除(详见鉴别诊断)。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老年女性,有颈部恶性淋巴瘤病史,CT示升结肠近段管壁环状增厚并形成软组织肿块,但管腔狭窄程度相对较轻,出现“动脉瘤样扩张”征,病变以粘膜下浸润为主,部分粘膜线尚完整,增强扫描病变中度均匀持续强化,支持结肠淋巴瘤的诊断。

2、鉴别诊断:

(1)结肠癌:本病例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与结肠癌有部分重叠,易混淆诊断。结肠癌临床症状多有血便/黑便,好发于乙状结肠、直肠,肠壁粘膜破坏,管壁增厚,腔内肿块多呈偏心性生长,分叶状或不规则形,管腔狭窄较明显,当管壁增厚侵及肠壁3/4以上时,常出现不规则狭窄及肠梗阻,增强扫描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呈“快进快退”,肿块较大时常出现不强化坏死区,可与淋巴瘤鉴别。有时淋巴瘤确实与结肠癌鉴别困难,确诊依靠病理。

(2)克罗恩病:本病临床上以青壮年男性居多,一般慢性起病,多以慢性腹痛、腹泻为首发症状,且病程较长;以小肠和结肠均受累多见,好发于回肠末段与邻近结肠;CT示肠壁不规则增厚(增厚程度多明显低于恶性肿瘤)、鹅卵石征、管腔单发或多发性狭窄、裂隙状溃疡、瘘管形成等,病变呈节段性、跳跃式分布,增强扫描病灶中度强化,伴随淋巴结肿大亦较轻,均与淋巴瘤及结肠癌不同。

(3)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病理特征为广泛溃疡形成和弥漫粘膜炎性改变,可累及结肠各段,但以直、乙结肠为主,偶见于回肠。结肠袋变浅和消失、肠管明显短缩、狭窄是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期的常见表现。肠壁增厚主要由于粘膜和粘膜下层的充血、水肿、炎性细胞的浸润及粘膜肌层的增厚所致,所以肠壁增厚为连续性、对称性改变,厚度大致均匀。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较多渗出,浆膜面,病变区域结肠系膜密度增高、模糊,伴肠系膜血管束充血、模糊。有时肿块型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恶性肿瘤鉴别困难。

病例供稿:医院莫蕾

专家点评

此例升结肠淋巴瘤的生长及侵犯方式、临床症状与结肠癌有部分交叉,两者鉴别确实存在一定困难,当时临床未提供“患者有颈部恶性淋巴瘤病史”给影像科医师,而结肠癌又是最常见的结肠恶性肿瘤,故本病例术前CT误诊为“结肠癌”;所以影像科医师在仔细阅片的同时,需认真查阅临床资料,尽量不要遗漏任何有助诊断的细节,分析时更应开阔诊断思路。

本病例主要与结肠腺癌鉴别,回顾其CT表现,具有不同于结肠癌的一些特点,如升结肠管壁增厚明显但肠腔狭窄程度较轻,无肠梗阻,“动脉瘤样扩张”征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另外,本病变均匀持续强化有别于结肠癌“快进快退”的强化方式,其强化程度亦低于结肠癌。

点评专家:医院江新青教授

参考文献:

1.石木兰,李洪,林吴宁。大肠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临床放射学杂志,,15(1):26-28.

2.王锡明,武乐斌,张云亭,等。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肠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中华肿瘤杂志,,28(11):-.

3.张晓鹏.结肠肿瘤影像学诊断.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7(2):-.

4.WyattSH,FishmanEK,HrubanRH,etal.CTofPrimarycoloniclymphoma.ClinImaging,,18:-.

快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确诊丨经典病例71升结肠淋巴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