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无锡,这里人杰地灵,不得不提到一个名门望族——钱氏家族。这个家族最早是由一千多年前,五代时期的吴越王钱缪所开创,钱缪的三十三个儿子在各自领地开枝散叶,繁衍后代。
无锡钱氏家族是江南地区望族,历朝历代皆有俊杰,尤其是明清时代,涌现出众多的*治家、文学家和著名学者。钱氏家族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代表人物之一就是我们熟悉的钱穆大师。
年,江苏省考古队在钱穆家乡无锡七房桥,发掘出钱樟夫妇墓葬,墓主钱樟(公元-年)及其妻华氏(-年)是明代中后期无锡钱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墓中出土大量纺织品,美轮美奂的各种织物让所有人应接不暇。专家感叹:原来明朝中后期的贵族是如此求奢求异!钱氏夫妇墓中出土的纺织品究竟惊艳到何种程度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钱氏夫妇古墓保存完整,共出土了金、银、铜、锡、瓷、木器及纺织品共百余件。最吸睛的是大量纺织品,其纹样资料十分清晰,刚出土的时候跟新的一样。考古工作者马上将其保护起来,避免了它们因接触空气和其他元素而进一步氧化。
七房桥明墓共出土相对完整的纺织品23件,其中袄、裙、裤、鞋及其他服饰配件共18件,占全部出土纺织品的一半。带有纹样图案的纺织品有16件,其中服饰共10件;它们的花纹主要是动物、植物图案。
这是中国传统纹样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两种题材,至明清时期达到繁盛,皆被赋予多样的吉祥寓意。据统计,七房桥明墓出土纺织品纹样中植物纹样的出现次数占总数的60%,动物纹样占20%,远超过其他题材图案的出现频次。其中,植物题材以花卉表现居多,品种形态各异,塑造的氛围及艺术理解也不尽相同。
而动物题材则属飞禽、蜂蝶最常见。这两个题材在此墓出土纺织品中基本以组合出现,比如,在四季花鸟纹襕裙的织绣纹样中,由牡丹、荷、菊、梅四季花卉和三种姿态的凤鸟共同构成丰满且具有故事性的四方连续纹样。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吉祥图像在构图上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满”,人们为达到这种“满而不挤,空而不虚”的理想画面效果,所以通常会叠加使用不同题材的纹样,并衍生出多样的造型姿态。
比如,在四季花鸟纹襕裙的织绣纹样中,由牡丹、荷、菊、梅四季花卉和三种姿态的凤鸟,共同构成丰满且具有故事性的四方连续纹样。同为四方连续的杂宝朵花,虽然凤蝶纹元素组成略少,但是整体画面不留白,也似前者繁复,且保留了优美的动态流线。
鸟衔花枝纹缎取用古代纹样中一种典型组织形式,鸟与折枝花造型饱满,布局均匀,形成固定图形。以二方连续形式进行重复,强调了视觉上的秩序感。
值得一提的是,七房桥明墓出土纺织品中动物取材多样,上述的凤鸟、蝴蝶纹,以及在裙的三道中作为主要纹样的狮子、奔鹿纹,还有在日月纹绣缎背袋两面,以单独纹样形式出现的三足乌与玉兔纹,所谓“三足乌”,它是太阳中间站的“乌鸦”,其传说从远古时代就开始流传;专家认为,三足乌是太阳黑子的神话解释。
无锡钱氏夫妇墓中出土的纺织品,其花纹题材由佛教、异域文化、民间习俗、神话传说等内容提取而来。取材范围之广泛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对于多元文化高度包容与兼容性,精妙的组合与形态描绘更是江南地区织造技术发达、艺术审美独到的体现;同时,也侧面印证了明代中后期求奢求异的社会生活风潮。
在七房桥明墓中出土的纺织品,花纹图样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种,也是数量最多的,动植物图案,比如荷花、松柏、可爱的小兔子等,充满神韵、活灵活现;第二种是气象图案,它通常和祥瑞联系在一起,比如祥云,云纹排布较之其他朝代秩序感更突出,是明代纹样格局趋于程式化的重要体现;第三种是精致小巧的器物图案,比如道家杂宝纹;还有一种花纹是简单却灵活多变的几何图形;这种图样在今天时尚界也是大热元素。
明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纺织工艺的不断进步,使这一时期的纹样图案进一步繁复而多彩。相比于明代初期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下的全民节俭朴素的服饰风格,明代中后期的服饰趋向于夸张绮丽,社会审美与图像艺术日渐个性多元化,产品带有新的时代特点和文化内涵。
在对无锡钱氏一系族谱进行核验,并对照墓葬出土报告记述后,可以基本推定七房桥墓葬主人钱樟夫妇入葬时间是在明代中后期的弘治至嘉靖年间。明朝的皇帝有庸碌无能之辈,也有勤*、励精图治的明君。在英宗之后,有代宗朱祁钰,虽然他也有很明显的缺点,但总的来说是一个好皇帝,国家在他的治理下走上正轨。明孝宗朱祐樘是明代中期的一位仁君,他创造了短而辉煌的“弘治中兴”。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期间有功有过,他创造了“嘉靖中兴”。总之,在这些统治者的努力之下,明朝经济得到高速发展,据《明史》记载,“往时市肆绸缎纱罗绝少,今则苏缎、潞绸、杭货、福机行市,无所不有”。
从墓葬出土织物纹样上就能发现织绣技艺的精细,江南地区作为明代经济最为繁荣的区域,纺织业水平之高更是当时国内代表,发展速度也远超其他各个地区,一度成为引领服饰时尚潮流的中心。而织工高超技艺的支撑,使得江南地区的织绣纹样相比于其他地区更显精致,江南水乡风土下形成的人文风貌也影响了服饰图案的艺术风格。相比于北方地区饱满充盈的图案造型与构成形式,江南地区的纹样造型整体上偏向娇小,在构图上会留备出空白,在视觉效果上与中国画艺术中的留白技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房桥墓葬主人钱樟的家族在江南一带极负盛名。钱氏为无锡望族,钱樟虽无官职,然与相往来者均为一时名流,尤与鹅湖华氏关系密切;从墓葬出土的服饰纹样来看,其纹饰所占比例之多,花样之盛既凸显了钱家雄厚的经济实力与较高的社会地位。同时在纹样标志功能的整体社会风尚中,主观审美不断分化,服饰纹样的审美从一味地争华求奢逐渐“雅”、“俗”分流。内敛而有节制的纹样造型,成为如钱氏家族这一类大家族内的文人学者追求雅致审美的表现。
来源:老王历史闲谈、静静爱说新鲜事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无锡闲话》记述无锡历史文化
以文会友,欢迎交流、赐稿
联系邮箱:wuxixhu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