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俊:“低诗歌”诗派创始人。主编出版了《低诗歌代表诗人诗选》等系列丛书,著有诗集3部。主办“低诗歌”诗刊
低诗歌
低诗歌在观念上直接吸收了后现代观念,对“非原则化”与“世界形成方式论”加以改进,认为:“无秩序,无终极”在于破坏“合理性与非合理性存在”,即合理性存在是虚构的自我本质,非合理性存在也是虚构的自我本质。
低诗歌认为所谓“存在”都应解构为无中心的自我本质。即:将“对主流和先锋进行彻底颠覆,以破坏带动建设”的“向下”视为诗写倾向。
低诗歌的“无终极”论,无意契合霍兰德变体本质观,它其实是诗歌自身嬗变的必然。
这种变体的本质观也即世界的本质,它是在两个“元”之间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或在一个被分解了的个体自我身上,本质上是本体论的多元性或不稳定性,变成了认识论的不确定性,进而决定了无等级(多元)秩序的原则,从唯一的世界本体向冲突的创造中呈现多样性的世界本体解构。从而,后现代观念主旨引向卑琐的非中心、非等级、非崇高,在多元地构成现实的差异中丧失一元本体论。
低诗歌倡导的“引体向下”观念是“身体逻格斯中心”观的扩展,本质是消解形而上精神本体世界,而以形而下经验界取代之,最终是反理性世界而“崇低”的无深度与无中心。
这样的诗写现象出现它是不奇怪的。当缺少一个原则的深度时,就转向以解构范式为先决条件的“反饰”。因而,低诗歌在解构了元叙述中心时,又建构了多元性“衍生态”的“新文化”诗学观,即以大众社会特殊文化主体解构精英主体的诗学方法论。
“人的存在先于本质”(萨特语)。低诗歌倡导的新人本主义的思想,是认为:在丧失了本质的客体世界,只能复归于主体自我的存在,即以本质(理性)转向生存(个体),从物(客体)转向人(主体)。
低诗歌认为人的本质存在,主要是以非理性的意识活动的“存在”为指涉,强调“生存”、“主体性”、非理性状态为人的本真状态。
这种本真状态,它是对本质世界理性的逆反:即在人的世界、人的主体性世界之外并无其它世界。从而,人本才是存在之本,并以人的首要性为特征,对日常语言和日常生活中的“我”给予现象学“还原”。
低诗歌主旨“完成独立的人的生命本体实践”在于阐扬:人的本体论构造的自由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人的存在是认识世界存在的条件。
人的本体论维向是关乎人生存依据的终极性,对生活世界的“审伪与审丑”,也就是对意义世界的探入。
对存在的揭示表现为对人的生存的诊断、审视:“我审故我在”。
低诗歌的新人本主义观,本质上是以后现代主义“消解逻格斯中心主义”思想,来体现“无中心人本主义”的人本思想,即由物本主义所升华的“人本主义”,把大众化的世俗生活作为人生本真与写作本真,并以个人化的创造力,以个人化的价值,肯定个人的现实生存状态。
低诗歌以非主流解构性语言超越“指向”和“价值”主流,以多元化解构一元化,以非意识权利话语秩序解构意识权利话语秩序的思想特征,虚拟它的另一种非逻格斯建构,并以“极限自我解构性”创新与超越“观念诗歌”的逻辑本体,以呈现中心性与边缘性相对立的语境。
四、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