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六一,想必到时你的朋友圈将被各种怀念童年、给孩子买什么玩具或带孩子去哪里玩的文章刷屏。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童年会那么长,而且还那么脆弱!
看看其他动物们,小羊、小牛、小马、小鸡、小鸭,它们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变得很独立、自强、自主。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咱们跟着一嘉老师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童年这么长?年,剑桥大学的科学家研究了52种有袋目动物,发现它们的大脑大小和依赖性之间存在正相关,比如袋鼠,袋貂(opossums)和我们不太熟悉的短尾矮袋鼠(quokkas)。
短尾矮袋鼠和弗吉尼亚袋貂个头差不多,但在育儿这事儿上,短尾矮袋鼠的父母双方都照顾宝宝,袋貂只有母亲承担责任。前者投资在宝宝的时间是后者的三倍,而它们成年后的大脑大小是后者的两倍。结果是,短尾矮袋鼠比袋貂聪明。
那么,动物们是否用漫长的童年和大脑袋来学习呢?乌鸦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了一种叫新喀里多尼亚乌鸦(NewCaledoniancrow)。
这种乌鸦会使用棕榈叶制作高明的工具来挖缝隙里的虫子吃。它们的幼鸟在生命最初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完全依赖妈妈喂虫子生存。两年对一只鸟的生命来说是非常长的时间。
一开始,乌鸦宝宝像人类宝宝一样笨手笨脚,要么叼错叶子的边缘,要么修剪成错误的形状。乌鸦妈妈没有在一旁着急地说:「错啦,应该这样做!」而是包容;没有说:「你再做错,今晚就没虫子吃。」而是管饱。最终乌鸦宝宝掌握了这项技能。
相反,我们熟悉的一些「早熟」的动物,比如鸡,生下来不久就能啄食,几个月后便可自力更生。但是它们也就只擅长啄食,很难学习新技能。
新喀里多尼亚乌鸦因为童年学习制造工具登上科学界顶尖期刊《科学》封面,成为明星动物;而家鸡则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一道菜。这大概是「心灵鸡汤」不宜多喝的原因,会变……你懂的。
人类的童年是用来学习的相对于其他动物,我们面对的环境要复杂n多倍!因此我们拥有更大的大脑(相对于身体),我们需要更多的方法来适应环境,并且用其他动物无法做到的方式来改变我们的环境。但是,这种学习是有代价的:
学习需要时间。
所以人类的童年比其他动物漫长很多,这个阶段儿童很无助很脆弱。儿童是被保护着的,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只要学习就够了。他们不需要面对成人生活中的种种紧急状况,在原始社会捕捉猎物,逃避猛兽;在现代社会埋头工作,追赶死线。
他们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专心学习认识周围的世界,天马行空,想象各种可能性。待到成年后,把童年时期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到社会生活中。高普尼克把这种分工形象地描述成「儿童负责研发,成人负责生产和销售」。
艾莉森·高普尼克「儿童负责研发」,看到这比喻你可能会发笑。但是,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同时也是一位和蔼的奶奶)是一个信奉「认真你就赢了」的人。她至少用两本书(《摇篮里的科学家》和《宝宝也是哲学家》)来支持这个观点。在十几年前,她就提出——
小孩的思考过程和科学家相同,会用统计和实验来认识世界。
8个月大的婴儿能够无意识地使用统计学概念,注意到「可」后面跟着「爱」,而单独的「爱」后面很少跟着「宝」。因此假如听到「可爱」会觉得是正常的,而听到「爱宝」这样的组合会觉得很奇怪。
而四岁的孩子,在面对一个新奇的玩具时,会在短短的两分钟内测试五个假设。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来说却是很普遍的。不信,下次孩子玩的时候,你可以留心,他们是否在做各种尝试。
孩子不仅仅以科学家的方式在探索世界;更多时候,你看到的是他们以影帝或影后的形象在学习。从1岁多开始,孩子就开始创造一个疯狂的假想世界。周围每种事物都有生命,见面说hello,离开说byebye;想象吃不存在的蛋糕,或是化身成霸王龙,张牙舞爪。这种看似无用的游戏方式,却是孩子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
孩子不仅创造出假想的事物,也创造出看不见的朋友。这通常出现在2到6岁的儿童身上,这有助于他们学习如何解释别人的行为。有假想伙伴的孩子,通常在预测别人的想法和感受方面的能力更好。这不就是所谓「高情商」的表现嘛!
而孩子让大人嫉妒的一点是,他们对周围的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跟大人是完全不一样的。高普尼克认为,儿童的注意力像是一盏灯笼,而大人的则像是聚光灯。所以孩子会漫无目的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