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才学疏浅,差错难免,望诸君不吝指正。)
乌鸦,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鸟类,嘴大而直,全身黑色羽毛,翼有绿色,趾具钩爪,警觉性高,以谷物、果实、昆虫、动物腐尸为食,作为一种厄运的征兆而为人所熟知。然而细细探求“乌”与“鸦”的传统和历史渊源,却发现乌鸦的少为人知的一面,它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中,常被视作“吉祥之鸟”,象征着吉瑞与福祉。最早关于“乌”的记载是《山海经》中的“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乌”作为太阳上的神鸟出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而后大约因为其全身黑色之庄严与身处太阳之中的神话观念,加之古人的想象和对自然的敬畏,“乌”被赋予了更多的特征和象征内涵——三足神鸟、吉祥之鸟、赤乌、金乌、孝鸟、仁义之鸟,“乌”以各种寓意活跃于各类典籍之中。《墨子》中有“赤乌衔珪,降周之岐社”,《史记》中的记载则为“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此即所谓“乌鸦报喜,始有周兴”,乌鸦作为祥鸟寓意着王朝更迭和兴盛。在以孝治天下的汉代,乌鸦以“孝”而盛名天下。《说文解字》中说“乌,孝鸟也”,此外似乎还有“火流为乌。乌,孝鸟。阳精,天意,乌在日中,从天以照孝也”的记载,更是对“乌”的内涵做了更深刻的阐释。西汉的《神乌赋》将“乌”和君子的形象相关联,将其意义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甚至在唐代白居易的诗作中“疑乌报消息,望我归乡里”还可见乌鸦的思乡传信之意。其中尤值一提的,还是广为人知的乌鸦反哺的故事,“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这则故事深入人心,然而至今似乎乌鸦反哺的自然现象还并未得到证实,质疑者大有所在。这大概可以作为乌鸦的美好寓意曾经在某个时期或在某种程度上大行其道的有力印证。甚至至今仍有一些民族将其奉为神鸟。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大众对于乌鸦的普遍认知还是将其视为死亡、恐惧和厄运的代名词。乌鸦全身黑色,食腐尸,啼叫悲凉阴森,似有索命摄*之意,故而遭人厌弃,这种观念的迅速反差和转变,大概源于朱熹解《诗经》“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所言乌、狐“皆不详(祥)之物,人所恶见者也。所见无非此物,则国将危乱可知”。如此作释也许是与宋代积贫积弱的社会背景有所关联,未经考究便也不做评判。但结果总归是,“乌鸦”的社会风评急转直下,成为灾厄的征兆。“天下乌鸦一般黑”、“乌合之众”,等等诸如此类的谚语和词语,传播甚广,就像多年以前的乌鸦形象一般,在文学中得到了深刻体现。乌鸦寓意的波折变化,令人唏嘘。写到这里,脑子里忽然出现这样的想法:以美好事物寓意吉瑞,以丑恶事物寓意灾厄,纵观人类历史,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作为一种普通的生命体,被所谓“万物之灵”人类,赋予了这些莫须有的灾难寓意,承受了这些本不该承受的恶评,岂非是悲哀无比。但假使它一直承载着美好的寓意呢?人类的积极正向的干预,对种族的进化和发展一定是一种幸运之事吗?恐怕这也有待商榷吧。歌曲取名《乌鸦》,专辑取名《呼吸之野》,歌词有言“消解了莫须有的光环和罪名”,是否也有任世间万物如呼吸般自然、如呼吸般肆意生长之意?或许如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