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想起四年级的博物学课,我的脑海都会浮现出《好饿的小毛毛虫》的形象。那一年,我们,我带着孩子们确实囫囵地吞进去好多东西:吞进去了整个植物界六个门类的植物,吞进去了整个动物界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六个主要的纲,还有下面许多的目,吞进去了整个地球的洋流系统、大气层的结构和整个水循环,吞进去了三大岩石类型、它们的循环以及和土壤的关系,吞进去了许许多多以前没有听过的名词~,许多孩子都噎住了,一直消化不良,对自然的热爱也差点噎死。那时的学堂,每个年级,第一次开科学课都特别艰难,之前有许多年的空白,补或者不补,上起课来都手忙脚乱的。
今年,我们像一只奶牛,终于可以悠闲地卧在草丛里,把囫囵吞下去的东西,吐出来慢慢地仔细嚼嚼了。
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棵棵具体的树,一只只具体的小鸟和昆虫,而不是抽象的分类名词,我们要去认识它们。然而没有分类管理的知识,接触具体的东西多了,硬盘一样的脑子也不够记住它们。是啊,上帝的创造就是如此丰富,然而我们知道祂怜悯我们的有限,所以,我们在学习中才能不急不躁。也许学到毕业,我们都只挖了冰山一角,可是无论是囫囵地吞的时候,还是细细地嚼的时候,我们对祂的认识终究都在增长,也都可以成为祂祝福我们的管道。
今年,我们细细嚼的第一部分,是裸子植物。我们用它的4纲8目11科来学习二歧分类原则和一个检索表的制作。制作一个植物分类检索表是我大学植物学最后一项作业,很久之后我才了解,这是每一个博物学家都热爱的对大众的服务,是帮助其他学习的人,从具体的特征找到眼前的植物所属类型的工具。虽然对我是大学的作业,其实只是我们小时候没有机会学,小小的他们其实也可以掌握。
期中考试的分类题,许多孩子可以自己画出这样的分类图
当然,其实这些植物没有真正的果实,我们看到的是球果状或者核果状的种子。塔夫班的孩子们学习分类的时候,用的蕨类植物。总之,种类少一些的门,用来分类的特征不多,还是很容易管理的。如果选的是被子植物,估计很多同学分着分着就哭了,感觉永远也掌握不了检索表。
之后我们还用叶子来练习分类。当我在磐石接受“如何教科学”的培训时,那位老师用的就是叶子教我们分类。那时我还在种子学堂,想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重新拾起自己的专业,如今想起来,上帝的预备真是奇妙,沿途为我在博物学的教学上预备了很多肩膀。
学堂的花园里,只有银杏和水杉,所以他们对大部分裸子植物的认识依靠我从中国植物志打印的图片。然后整个学期我们都在收集这些植物的标本:去秋游的时候见到了红豆杉、罗汉松、柳杉(叶子很像南洋杉)和杉木;去蜀王陵和旁边的青龙湖公园见到了雪松、塔柏(一种圆柏)和落羽杉。
为了尝试用诵读的方式记下松科、杉科和柏科的特征,我特地找了这几科的顺口溜,配合图片让孩子们记。
这些也只能暂时让孩子们吞下去,将来有机会去森林里实习的时候,捡几个新鲜的松果啊这些果子和叶子剖开看看,这些吞下去的词就活起来了。
我们细细咀嚼的第二部分是鸟类。在所有动物中,鸟类和昆虫是最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的,对观察鸟类爱好的人如今仍络绎不绝,尤其在成都。成都是第一个有观鸟记录和讲座的城市,成都的观鸟协会成立也有40年。所以关于鸟类的教学,我们也有很多肩膀可以站。
年成都观鸟协会提供的数据,图片来源见水印
其实现在每个有观鸟文化交流的城市,都会有自己的鸟类名录,从中我们能了解到这个城市最常见的留鸟和候鸟。我们的孩子们到小学毕业,需要认识的鸟类不过20种,和上面名录的数据比起来真是冰山一角。所以我参考的不是成都的观鸟名录,而是另一份更古老的文献,是JaneC.Dye女士(戴珍女士)年在华西协合大学的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活动上做的“华西坝20种常见鸟类”。孩子今年学习的,就是戴珍女士提到的20种中的9种,有些当时常见的种类如今已经不多见了。
这一些列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