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严州青溪王姓家养母犬,与所生小犬同牢。一日,主杀其母,煮半邀客共食。犬子绕案下,伺人掷骨于地,即衔去,往返者数。王对客笑曰:“人言犬不认骨,信然。”食尽,犬不复来,王怪而寻之。则见园中犬骨迭成一堆,上覆以土,而小犬死于母骨旁矣。王大惊悔,遂并埋其半,与客共戒不食,作《孝犬记》以风世。王姓后裔繁衍。(《警心录》)
李哲生按:以无知犬子,尤且不俟终日,葬其母骨,人有累世不葬其亲,骸骨暴露者,视此何如也?
徐太史按:《警心录》复记,德兴农家詹材,家贫,犬生子,无食。鹿坡王氏,距半里,求其子归,饲以糠糟。每食竟,即掉尾返故处,呕以哺母,至暮复然,虽风雨不辍。时有诗人为赋《孝犬歌》,歌曰:
“慈乌反哺古所称,不闻乳犬能效颦。
鹿坡王氏世吉人,乞得乳犬于良邻。
良邻家贫并乏食,母犬长饥柴骨立。
乳犬食竟掉尾归,呕食喂母使母肥。
朝餐归呕暮复续,兽类之中颍考叔[1]。
纷纷养志多缺如,愧杀四足之韩卢[2]。”
又记,村民赵五,其家犬生子方两月,随母行。母为虎噬,五呼邻众持矛逐之,稚犬奔衔虎尾。虎带之走,为荆棘挂骨,皮毛殆尽,终不肯脱。虎因系累稍迟,追及毙刀下。
又《建宁府志》载,咸溪童镛,家畜两犬,一白一花,共出一母,狡狯解人意。后白者忽盲,不能进牢而食,主家以草藉檐外卧之。花者日衔饭,吐而饲之,夜则卧其旁。及白者死,主人埋之山麓,犬乃朝夕往绕数匝,若拜泣状,卧其旁,必移时而返。合前案读之,犬乎,犬乎,乃孝友若斯缱绻乎?
吠叫示警救人的义犬“大*”
[1]颍考叔:郑国大夫,为人正直无私,素有孝友之誉。在郑庄公对其母亲武姜发出“不及*泉,无相见也”的誓言后,颍考叔建议挖一个隧道,取名“*泉”,安排郑庄公与武姜在“*泉”见面,这就是后世闻名的“*泉见母”。
[2]韩卢:战国时韩国良犬,色墨。
忠犬“恩达尔”(Endal)
严州青溪王某家,养了一只母狗,和所生的小狗住在一起。一天,主人杀掉母狗,煮了一半,邀请宾客来吃。小狗围在桌子底下,等人把骨头扔在地上,就衔去,这样来回好几趟。王某对客人笑着说:“人都说狗认不出同类的骨头,此话不假。”吃完后,小狗不再来了,王某很奇怪,就去找,见园子里狗骨头堆成一堆,上面盖着土,而小狗已经死在母亲骨旁了。王某大惊,悔恨不已,于是将另一半狗肉埋了。与客人一同永远戒食狗肉,又作了一篇《孝犬记》用以劝世。王家子孙后代繁衍不衰。
李哲生说:以无知的犬子,尚且不因循怠惰,而及时埋葬母亲的骨骸,而人却有长期不安葬自己的亲人的,使亲人尸骨暴露,不得入土为安,同此犬相比怎样呢?
徐白舫太史说:《警心录》还记载,德兴一农家詹材,家里贫穷,养的母狗生了一只小狗,没有东西喂它。鹿坡王家和詹家相距半里,把小狗要回来,用米糠喂养。小狗每次吃完后,就掉头返回詹家,把东西吐出来给母亲吃,到傍晚也是这样,刮风下雨都不间断。当时有读书人为其写了一首《孝犬歌》,写到:“乌鸦反哺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称赞的,没有听说过犬类也会效法。鹿坡的王氏是世上的善人,在邻居那里求得还在哺乳的小狗。邻居家贫,缺少食物,小狗的母亲饿得皮包骨头。小狗每次吃完东西都摇着尾巴返回,吐出食物喂养母亲,使母亲长得肥壮。每天早晚都是如此,真是兽类之中的孝子。世上有很多人都做不到很好地奉养父母,和四只脚的畜生相比真是无地自容啊。”
又有记载,村民赵五,家里养的母狗生了一只小狗,才两个月,时刻跟着母亲。母狗被虎咬住,赵五叫邻居们一同手持长矛打虎,小狗奔跑上去咬住虎尾巴不放。虎带着它跑,被荆棘挂住,皮毛脱落殆尽,就是不松口。虎因为累了,跑的稍微慢点了,众人追上,将虎打死。
另外,据《建宁府志》记载,咸溪童镛家里养了两只狗,一只白色,一只花色,乃是一母所生,聪明机灵,很通人性。后来,白狗忽然瞎了,无法进到狗窝吃食,主人就在窝外边铺上草垫子,白狗趴在上头。花狗每天衔食喂它,夜里就趴在它旁边。等到白狗死了之后,主人把它埋到山坡上,花狗每天早晚都去转一圈,好像拜泣的样子,然后趴在那一会儿,才回去。把这几件事和前面的案例一起来读,犬啊,犬啊,竟然如此孝顺,如此友爱,如此深情厚意!
摘自《感应篇图说》
聖浩编译
“义犬”寒冬拉车助身残主人卖冰糖葫芦
视角
义犬赛虎
义犬报恩
古今中外忠犬多——忠犬故事二则
忠犬守墓半月滴水不进
慈心于物的故事
放牛奇报
点击
回复关键词
命相
了解更多
回复其它关键词:
释迦佛
印祖故事
道证法师
纪晓岚
求子
教子
婚恋必读
堕胎
往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