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当我们谈论起野生动物保护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可能是丛林茂密的深山或是人迹罕至的高原。那么,我们在城市里做野生动物保护时,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本文来自“观爱自然”系列直播的文字摘录回顾,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顾问袁月,将为大家讲述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和公民参与保护的诸多可能和希望。
01公众参与的科学
20世纪90年代,生态领域兴起了一种新的研究模式——公民科学,即公众以观察、记录的方式参与科研项目。在生态问题涉及较大地理范围或特殊地理条件时,公众可以帮助科学家完成调查(Miller-Rushingetal.)。
国外的公民科学发展得比较早。图中是著名的迁徙蝴蝶——君主斑蝶。每年十月底到来年三月初,上亿只君主斑蝶会从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南部飞越四千五百多公里,来到温暖的墨西哥东部林区繁衍、越冬。在美国,生活在迁徙路线附近的居民记录着蝴蝶的迁徙信息。这个项目设立之初是为了弥补科研资金的空缺,后来则令人惊喜地提升了公民对于物种多样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