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0月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布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版)。该指南的发布对促进我国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疗起到了推动作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重于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仅是骨质疏松症预防宣教、危险因素评估、高危人群筛查的第一道关口,也是与二、医院开展全专结合、双向转诊、家庭医生制服务等重要的实施点。为此,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版)基础上,修订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诊疗指导原则,便于广大社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或专病医师实际应用,医院开展有效合作,切实做好转诊和随访管理工作,积极推进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
第一部分:骨质疏松症在社区的筛查、诊断与治疗骨质疏松症定义
根据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thOrganization,WHO)的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
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又将骨质疏松症定义为一种以骨强度降低导致骨折危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反映骨密度和骨质量两个方面。
骨质疏松症分类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0年内)、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未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本骨质疏松症社区诊疗指导原则仅涉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疼痛、脊柱变形和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典型临床表现。约有50%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常在发生脆性骨折后或者检测骨密度时才发现。
疼痛:常见部位为腰背部,有些表现为全身疼痛,严重时翻身、起坐和行走困难。可伴肌肉痉挛,甚至活动受限。
脊柱变形:骨质疏松症可表现为身高缩短、驼背或脊柱畸形等。
骨折:骨质疏松症患者易发生脆性骨折。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非暴力导致的骨折。例如:从站立高度或者低于站立高度跌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好发部位为胸椎、腰椎、髋部、肱骨近端及桡、尺骨远端等。
对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应重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