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是一则经典寓言故事。
第二课时,我先带着学生复习——朗读词语,再让学生做个填空题,将刚刚复习的一部分词语填入括号内,填好后,再完整地朗读填空题,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呢?请你们朗读课文后来说一说。”
学生自读课文。
“这是一只聪明的乌鸦。”
我板书聪明,并将“聪”字的各部分解释下,提醒、激励小朋友:“聪明的人,耳朵会竖好了听,眼睛会紧盯着书本或黑板,口,能说会道,积极发言,最关键的是用心。”
“这是一只聪明的乌鸦,它还有什么特点呢,待会你可能会有所发现。”我板书一个省略号。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出示课文第一句,指名学生朗读。学生朗读时突出了“到处”这个词,我板书“到处”,并问她为什么,她讲不出所以然。于是,我请同学们来演一演。
李德*小朋友东找一下,西找一下。
这可不能算到处!
“他找了这个地方,又找了那个地方,这能说到处找吗?”他听后,似乎明白了。
“乌鸦是会飞的。”我又提醒了一句。
这次,他像模像样地演了起来:
他先是摸着自己的喉咙,很难受的样子,并沙哑着说:“真是渴死我了!”(大家笑了)他“飞”了起来,在教室的各个方向寻找。
等他表演完,大家都乐了,还鼓起掌来。
我采访他:“你到处找水,身体和心理感觉怎样?”
“我身体感觉很累,心情很着急。”
“为什么很着急啊?”
“因为到处找,都没有找到。”
“那你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吧。”这次他读得更入味。后来几位小朋友读得也很入味。
出示第二句话,引导学生朗读。接着出示三个瓶子,让学生说说乌鸦看见的是哪个瓶子,为什么?
小朋友大多只说到了一个方面。我就引导学生用上“而且”,说出两个方面:因为中间的瓶子,瓶口小,而且里面有半瓶水。而左边的瓶子里面没有水,右边的瓶子瓶口很大。
看图辨别,说出理由,能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又锻炼了说话能力。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体会:“可是”前面部分,朗读时的心情是高兴;“可是”后面部分,朗读的心情是失望、着急、难过。
他们读得真是不错。我请小朋友们带着表情来读。语气、语调、表情以及蕴含的感情“区分度”很明显,读得有味。
出示第三句:“怎么办呢?”请学生朗读,并说说什么心情。
“着急。”
“失望。”
是的,但乌鸦心情虽然有些着急、失望,但他其实是在——想办法。板书“办法”。
“它有没有想到办法呢?”请同学们读读这句。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引导学生体会“终于”,还是通过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的方式。而且,还让学生用“终于”来说句子。
第二自然段后面两句,重点是表演、朗读“一颗一颗”“渐渐”两个词语。并让他们用“渐渐”说话。
采访表演的小朋友:“你一颗一颗衔小石子,感觉怎么样?”
“我实在太累了。”
“你刚才只是衔了四五颗,乌鸦可能要衔很多颗。你刚才是用手,而乌鸦要用嘴巴。那一定很累很累。”
“现在,你可以看出乌鸦不仅聪明,还很?”
“坚强。”
“顽强。”
“不怕累。”
“坚持。”
是的,说得好。我板书“不怕累”。
寓言演完了,读完了,我问大家:“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
“因为乌鸦能够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到此为止,我应该再深入一步,引导学生说一说:
遇到困难,。
这样的话,就可以揭示寓意了。
我的一年级教学尝试:
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