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磊凭借着超高的智商和情商,吸了无数的粉。以至于,一说到娱乐圈中内涵过硬的人,他肯定榜上有名。
不过,再聪明的“诸葛亮”,也有干不过“臭皮匠”的时候。
前段时间,*磊发微博说,妹妹早餐没吃完,他想借此用道理来教育女儿:
*磊:“不要浪费。”妹妹:“我知道。”
*磊:“为什么呢?”妹妹:“不知道。”
于是,*磊立马逮住这个机会,想用谆谆教导来告诫女儿「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并强调:小时候浪费粮食,长大了是没饭吃的!
可谁曾想,妹妹一脸不屑:「那以后就一直吃糖,我吃糖从来不浪费。」
第一回合,*磊,惜败。
不过没关系,机智的他又换了个角度:“公主可从来不浪费。”
妹妹回怼:「公主从来都不吃饭。」
「那是动画片里没拍到,公主其实都吃饭的,而且吃得很干净。」
「公主忙着演戏,没时间吃饭~」
第二回合,*磊,惨败。
看到这里,不少网友吐槽*磊遭遇了育儿史上的首次“滑铁卢”,讲道理都管不好孩子了!
碰巧昨天,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热议话题“孩子哪些瞬间让你心寒了”,其中有个高赞回答让我深有体会:
「当我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说了半天,结果最后他捂着耳朵大喊:“烦死了,你就只知道叨叨叨的,我不想听这些大道理!”」
这何尝不是我们的日常呢?耐下心跟孩子摆事实讲道理,他们却充耳不闻,甚至大发脾气。
实际上,父母说的话,孩子听不进去,是因为父母们都“太讲道理”。
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
前段时间有家长留言,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自己在家里从来不打孩子,经常跟他讲道理,但是为什么孩子反而变的越来越不听话了?有时候还故意要跟自己对着干?
“就比如说昨天吧,大冷天的非要出去玩。我跟他好好讲道理,我说今天天气太冷了,出去容易感冒,而且也没有小朋友在外面玩啊。”
“孩子就是不听,又哭又闹,非得出去,闹的我头疼。难道教育孩子讲道理没有用吗?"
正如卢梭在《爱弥儿》里所说:「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
同样的问题,我也听过另一个家长的做法。
晚上孩子闹着要出去玩,不让出去就哭。这位妈妈二话不说穿上衣服就带着孩子下了楼,结果外面一个小朋友都没有,冻的孩子刚下来每两分钟就想上去了。
这位妈妈不慌不忙,说既然下来了,你就玩呗,孩子说不玩了太冷了!自己就主动跑上楼了。
后来孩子就再也没说过要出去玩,在家乖得很。
如果家长以为通过动动嘴皮子就能教育好孩子,且不说这个道理讲的对不对,即使是对了,孩子下次还是不会听的,因为孩子是通过实践去学习的。
我们的道理不一定适用于孩子身上
讲道理其实是家长在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孩子身上。
成年人因为已经经历了社会上面很多的事情,所以在看一件事的时候,更多的是衡量利弊。而孩子不一样,他们并没有利弊的概念,他们做这件事大多都是因为好奇。
所以我们的道理不一定适用于孩子身上。
就像教育家杜威所倡导的:
「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
每个人小时候都会有这种经历:就是家长让我们做一件什么事,而自己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要这么做。
家里3岁大的女儿最近总是对烧开了的水壶“虎视眈眈”,看着它冒出白白的热气,好奇的不得了,总想去和它来一个“亲密接触”。
很多这个岁数的孩子应该都会有这个经历,我小时候也有,但我的经历比较惨痛,摸了热水壶,被烫到还起了泡,后来再也不敢摸了。
虽然不用非要被烫一次才能记住,但是光靠家长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说些什么“这个很烫”、“这个不许摸”之类的话,根本不会打消孩子这个念头的。
我们其实可以先找来一个杯子,里面倒上四五十度的热水,然后让孩子摸一下,问问孩子的感受。
孩子肯定会说很烫,我们就可以接着说,这个杯子很烫我们不想去摸它,那么那个热水壶要比这个杯子烫上一倍,你想想有多烫吧。
有过这次体验之后,想必孩子应该就不会在想去摸那个热水壶了。
与其一味去灌输成年人的观点,不如先去理解孩子的心理,让他们自己觉察其中的真理,来得更加高级和省心!
最高级的教育是先“通情”再“达礼”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并不否认“道理”确实能帮助孩子变好,也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只是,在讲道理之前我们不妨试着先冷静一下,把道理多憋一会,说不定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1、共情很重要
*曾分享过一则超赞的育儿观:
「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痛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
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
放下家长的架子,多站在孩子的立场,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的处境和感受,这样孩子会更快地平静下来,感觉自己被尊重,后面也会更配合家长。
善于共情,多倾听,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比起缺乏同理心,铁面无私的冰冷说教,更有教育意义。
2、让孩子亲身体验并承担后果
泰国有位5岁男孩起床后,就吵着读书太累,不想去上学了。
没想到他的妈妈同意了,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如果在街上捡垃圾,并能赚很多钱,就可以放假一天。」
于是,天真的男孩提溜着袋子,就兴高采烈地出门去捡垃圾了。
在炎炎烈日下,小家伙停停走走,一天下来才走了3.5公里,捡到2公斤的可回收垃圾,最后才换回了2泰铢(折合人民币约0.4元)
一天漫长的路程下来,孩子早已精疲力尽,想搭公交回家,要10泰铢;想吃冰淇淋,要5泰铢。他只好作罢,灰溜溜地走回家。
最后,妈妈问儿子:“你想工作还是上学?”男孩马上回答:“我想上学!”
因为这一次的捡垃圾体验,他深刻体会到了赚钱的不易。
这位妈妈用实际行动,就让孩子彻底明白:读书对于成长有多么的重要。
这可比起你苦口婆心地念叨10次、次都来得刻苦铭心!
3、“身教”大于“言传”
很多人对于钱学森如何教育子女十分感兴趣。
钱永刚接受采访时的回答却有点让人出乎意料:“如果说我们家有什么教育秘诀的话,那就是“不教育”。要说“言传”,我们家几乎没有,主要靠“身教”。”
钱永刚说:“从小到大,父亲母亲从来没有给我们上过*治课,我们都是看父母怎么做就怎么做。他们从来不会跟我说,你要这样或者不要那样,而是用他们做人做事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影响我们。”
越好的教育,越是自然,少有强迫。
这就需要父母放下权威和命令,换着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教育,结果往往更加让人满意。
心理学研究表明:
「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间的距离可能很远。
一个人能够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
换句话说,如果你希望孩子能明白某个道理时,先安抚好他们的情绪,再用你温柔坚定的方式让他们知道,即便发生了不愉快,你也对他们不离不弃。
最后,当孩子的情绪稳定后,再找个合适的时机,去帮他们分析问题的所在,借此才能通过言语,把道理传授给他们。
时刻记得,先给到孩子“通情”,他们才能“达理”。
家,始终是一个重在传达爱的地方,而不是过度计较真理的辩论场,你们说呢?
来源:综合整理自画啦啦少儿美术、卡卡爸爸,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开学季限时直降60元糖猫4G儿童视频电话手表Joy2历史新低抢到赚到戳下图立即抢购??戳原文,更有料!喜欢就点“在看”告诉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