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是大自然最灵动的飞羽精灵,在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保护益鸟公约》规定每年的4月1日为“国际爱鸟日”。至今,全世界统计鸟类大约上万种,我国分布有多种,上海地区的记录已超过种。其中有一些鸟儿一年四季都可以被发现,上植君会亲切地称这些居留型的鸟儿为我们身边的鸟类邻居。
(图源网络)
疫情期间,除了可以观察记录家里的宠物、花花草草及蔬菜,想要生活有更多色彩,不妨居家透过窗子观鸟吧,看看小区里生活着哪些鸟类邻居。
首先,观鸟要准备好工具,望远镜是最不能省的,光凭肉眼很难仔细观察到它们的具体特征。作为新“鸟人”,最好再准备笔、记录本和观鸟手册,帮助我们留下重要观鸟信息。
张玮绘
其次,为大家介绍望远镜的使用指南:拿到望远镜一定记得先将带子挂在脖子上,不仅观察方便更能防止高空坠落。调节好目镜距离,尽量选择顺光方向,发现鸟儿时确定参照物或参照方位,迅速举起望远镜,调节焦距以便更清楚的观察。鸟儿多喜欢在林间飞来飞去,如果一时没有发现它们的踪迹,还可以根据鸟鸣来慢慢寻觅。
珠颈斑鸠
Streptopeliachinensis
小区中最常见的要数珠颈斑鸠了,因为它们是最不怕人的,有时都走到它跟前2-3米了,它才加紧脚步赶紧走开,都懒得飞起。珠颈斑鸠体型如家鸽大小,被我们称为“野鸽子”。身体粉褐色,侧颈至颈后部是白点的黑色块斑,像戴有一层层的珍珠项链,所以得名珠颈。胸腹部粉褐色,尾羽黑褐色端部有白斑,紫红色的脚十分显眼。
珠颈斑鸠多以植物种子为食,取食很随意,可上树摘取,掉在地上的也可以,也会取食一些昆虫。正值春日,我们耳畔会频频传来“咕咕咕……”的叫声,这是珠颈斑鸠们开启了繁殖季,求偶、搭窝、繁殖、育幼,丰衣足食的日子正是繁殖的好时节。珠颈斑鸠对建巢比较佛系,不仅巢穴位置的选取较为随意,树杈、空调机箱上、阳台的花盆都能成为筑巢点,建材也是“偷工减料”,有时衔几根树枝象征性的摆放一下防止蛋滑落即可。在上海地区珠颈斑鸠一年四季都能繁殖。
麻雀
Passermontanus
如果说我们最熟悉的鸟类,肯定非麻雀莫属了。伴人而居的(树)麻雀是城乡最活跃的精灵。它们有着褐色的身体,黄灰色的腹部,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脸颊上的黑斑。
用“叽叽喳喳”形容麻雀最合适不过了,它们喜欢成群结对生活,忽而起忽而落,选择树木稀疏的草地觅食草籽。它们把巢建在人类的建筑物上,如屋檐的瓦洞下、空调的管洞中,既遮风又挡雨,巢里再铺上细细的干草和羽毛,真是太舒服了。之后渐渐热起来的天气里,我们还会发现积水的小坑成了它们的浴池,欢快的在里面拍起水花,梳洗羽毛也能降温防暑。
女贞
香樟
如果小区中香樟、女贞等浆果树种比较多,我们就能经常看到白头鹎和乌鸫的身影和它们婉转悦耳的鸣唱。白头鹎
Pycnonotussinensis
白头鹎是绿地最常见的鸟儿,在上海地区因香樟的大量种植,它们的数量可能与麻雀不分伯仲。白头鹎身体橄榄色,成鸟眼后有白色的宽纹延伸至后枕部,乍一看像白了头的鸟,所以有白头翁之称。
白头鹎生性活泼,喜欢成群但关系似乎不是很密切,目前的繁殖期常能看到成双成对的亲鸟,它们冬日里以浆果为食,现在昆虫资源丰富,开始大量取食营养更丰富的昆虫。白头鹎的巢要精致的多,材料多是选取棕榈树皮的丝状物制作而成,既保暖又透气,但近年来由于白色污染,一些鸟儿在建巢时会衔取塑料薄膜做巢材,这样很容易导致幼鸟被缠足而丧命。
乌鸫
Turdusmerula
白头鹎叫声婉转,十分悦耳,但要说最会唱歌的还要数乌鸫,乌鸫叫声悦耳动听,不仅有自己的鸣唱、警戒声,还能模仿周围鸟儿的叫声,有百舌鸟之称。乌鸫不是乌鸦,乌鸦全身黑色,体型要大得多。乌鸫雄鸟身体黑色,眼圈和嘴橘黄色,雌鸟体色略淡,幼鸟喉至腹部偏白色且具有黑色斑点。
乌鸫喜欢独居,领地意识强,发出尖锐的鸣叫声,追着入侵者将其打跑。雨后土地湿润松软,我们常常会看到乌鸫在草地上走走停停,东翻西找,这是在寻觅蚯蚓呢。它们发现目标后,刨开泥土,一口将蚯蚓啄住,伸长脖子往外拽,不过蚯蚓可不会束手就擒,企图逃脱并拼命往洞深处钻,两者互相僵持着,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乌鸫和蚯蚓的“拔河大战”。
以上介绍的四种鸟就是上海地区最常见的鸟类,我们称它们为“四大金刚”,初学者不妨从它们开始入手观鸟。
爱护鸟类,人人有责
请记住以下原则:
不饲养野生鸟,不做野生动物交易,不食用野味;
观鸟只观野生鸟类,不观笼中鸟,不能为了观鸟而诱鸟;
只可远观不能靠的太近,不可大声喧哗,不聚众拍照,拍照不用闪光灯,尤其在鸟类繁殖季节;
不追逐鸟儿、不破坏鸟儿们的栖息环境和它们的食物,对育雏的鸟巢地不干扰,守口如瓶不泄密;
不投喂野生动物;
观鸟时衣着尽量选暗色衣服。
爱护环境,不浪费资源,做好垃圾分类等等。
上海植物园丰富的植被为鸟儿们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全年可以观察到上百种鸟,期待疫情早日过去,大家相约上植观飞羽。
图:郭江莉
审核:谢臻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