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踏的是燕子,燕尾怎么没分叉?郭沫若给东汉铜奔马命名为“马踏飞燕”,专家:马踏的应该是乌鸦。
甘肃省博物馆有一镇馆之宝,那就是年10月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的东汉铜奔马。奔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足踏一鸟,因而又被人形象地称之为“马踏飞燕”。
馆藏于甘肃省博物馆那匹东汉铜奔马,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东汉铜奔马脚下的那只鸟儿真的是飞燕吗?由于鸟的造型有些抽象,专家们的意见也不统一,因而,它又有马超龙雀、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别称。
“马踏飞燕”的名字是郭沫若定下的,所以,这个才得以广泛流传,被人所普遍接受。其实,马蹄下的“飞燕”,听着虽美,但是,却少了厚重的文化内涵,有许多专家更倾向于龙雀、飞隼与乌鸦。
在汉代,马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与交通重器,所以,一直受到重视。汉武帝时期,有个名叫“暴利长”的敦煌囚徒,在当地捕得一匹汗血宝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得到此马后,欣喜若狂,称其为“天马”。对于雄心万里的汉武帝来说,仅有一匹千里马是远远不够的,为夺取大量“汗血马”,汉武帝刘彻专门任用自己宠马李夫人的兄长李广利为将,远征西域的大宛。
太初元年(公元前年),汉武帝以李广利带领属国的六千骑兵和郡国那些品行恶劣的少年好几万人,以这些兵力去攻伐大宛,预期到贰师城夺取良马,所以叫他“贰师将军”。为了汉武帝心心念念的汗血宝马,李广利曾两征大宛,并因功晋封海西侯。
回头再说奔下的飞燕,燕子的形象大家都很熟悉,燕尾如剪,能张能合,连现代的燕尾服尚有开衩,而铜奔马蹄下的这一只却没有,所以目前学者们大多不接受“马踏飞燕”这种说法。因而,又有学者提出了“马超龙雀”的说法。
龙雀是传说中的生物,凤凰的一种。它不像凤凰绚烂,但是是凤凰中最凶猛的。幼年时代像普通的水鸟,成年后展开铺天盖地的黑翼,日月星辰都被遮蔽,一旦起飞再不落下,是种及其凶猛又孤独的鸟。
东汉张衡在《东京赋》中写道“龙雀蟠蜿,天马半汉”,龙雀指秦汉神话传说中的风神“飞廉”,但因龙雀鸟身鹿头,又与铜奔马蹄下的“鸟”造型不符。
另两种在学界流传较广的说法是“马踏飞隼”和“天马逮乌”。燕隼是西北常见的猛禽,形似雨燕,飞行能力极强,与汉代崇尚武勇的风格相映成趣。
而“天马逮乌”则是从浙江龙游石窟中的“天马行空”浮雕中找到的灵感,浮雕中的“天马”与铜奔马相似,“天马”前蹄正好在“乌”背上方。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乌”是种神鸟,本名金乌,也称赤乌,是太阳的别名。
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红日中央有一只黑色的三足乌鸦,黑乌鸦蹲居在红日中央周围是金光闪烁的“红光”,故称“金乌”。
唐代诗人韩愈有诗云:“金乌海底初飞来”(太阳刚从海底冲出来);白居易也有诗曰:“白兔赤乌相趁走”(月亮和太阳互相追赶),说的就是这种传说中的神鸟。
因此,“天马逮乌”的寓意,就是代表着“天马”追赶太阳,可真算得上是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了。小编更倾向于那匹东汉的铜奔马为“天马逮乌”。天马行空,也日同辉,这不正是大汉的追求与象征吗?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