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约朋友去野外拍摄,当我们走进一片山林,朋友喊我:“快来看呀!快来看,麻雀把巢筑在了乌鸦巢上了。”我有些不相信地说:“那是麻雀随便落上去的吧!”当我把照相机三角架固定好,镜头对准乌鸦的巢准备拍乌鸦时,一只麻雀在乌鸦巢的缝隙中把头探出来四下张望一下飞走了。不一会儿,就看到另外一只麻雀嘴上叼着羽毛,一头扎进了乌鸦巢的缝隙,它们果真在这里筑巢了。
六十年代,在我童年的时候,无论是城里还是农村最常见的鸟就是家麻雀,北方人俗称它“家贼、家雀”。它们主要生活在人类居住的地方。他们以谷物和草籽为食,繁殖季节以昆虫喂养雏鸟。多筑巢于人类居住的屋檐下、墙洞或占领家燕的旧巢。由于它们数量众多、繁殖能力很强,一年至少孵两窝,每窝四到五只。在生活困难的年代,它与人争食又破坏居住环境。所以人们对麻雀的态度不是十分友好。全国掀起过消灭麻雀运动,因为那时候粮食对人十分宝贵。每到秋季,广大农村都要掀起一场粮食保卫战。当金灿灿谷穗成熟的时候,成群的麻雀飞到地里去啄食庄稼。人们采用火药枪、敲锣、扎草人或在田间地头挂上多种颜色的破旧衣物来驱赶它们。
那个时候,在寒冷的北方,绝大部分人居住的都是土坯和土夯的房子,房子顶部都是由柳条笆和高粱秸秆铺垫而成。这种结构屋檐下是麻雀理想筑巢地。夏季它们在屋檐下筑巢繁衍下一代,冬季它们在巢中御寒。把原本不怎么坚固的屋檐弄得不成样子。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天,每天清晨当人们还没有从睡梦中醒来,成群结队的麻雀就会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吵得你不得安生。从人对麻雀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景象。经济状况好,人们的生活比较宽裕的时候,就对麻雀比较宽容,反之就对它们极为严厉。麻雀审美价值较低,主要还是它与人的关系问题。其实它也是一种很美的鸟,麻雀的精力旺盛,黎明即起,一天到晚叽叽喳喳活蹦乱跳的它有着很强生命力。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科右中旗经济不断发展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他们告别了祖祖辈辈土坯和土夯房子,搬进了砖瓦结构,宽敞明亮的房屋,一部分人进了城和城里人一样住进了高楼大厦。麻雀也随着生态环境的好转,移居到了优美的山林与乌鸦做上了好邻居。农民大量进城,鸟儿回归自然,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如此惊人的相似,令人感慨令人欣慰。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人与人的和谐,与大自然的和谐,才能共同构成和谐社会音符……
来源:《兴安日报》作者:白长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