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只因生在这个时代,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遇到了许多好心人。在我迷茫、无助、绝望时,是他们给了我前行的力量。
我叫曾昕悦,是贵州省剑河县观么镇巫包村人,年幼时,因家庭变故,我只能跟爷爷奶奶生活。在我看来成长的过程格外漫长,我都还来不及长大,而他们就已经老去了。
帮扶人员在给曾昕悦(右一)宣传帮扶政策
年爷爷不幸中风落下残疾,别人看来为数不多的医药护理费和生活费,对当时我的家庭来说却如天文数字。家里所面对的困境,让正读高中的我无心学业,更谈不上什么大学梦。那时我想得更多的是怎样才能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人说上帝在关了一扇门的同时也会帮你打开一扇窗,我想是的。年,驻村干部和村两委了解情况后,把我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营养餐、书学费减免、生活费减免等政策的扶持,又点燃了我的大学梦。次年,爷爷虽离开了我们,但他最希望的就是我能圆了大学梦,走出大山。
曾昕悦(左一)和奶奶在翻看大学录取通知书
年,犹记得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我是兴奋的、激动的,却也是沮丧的、彷徨的,因为大学的费用不是我能承担的,两难的境地让我望而却步。
踟蹰中,驻村干部和村干主动跟我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再一次给了我希望——我最操心的学费、生活费都有了着落。加上“雨露计划”、“春晖行动”、国家助学金等的扶持和亲戚的帮助,让我安心地走向了最向往的“殿堂”。
上大学后,每每想起陷入困境时,国家、社会给予的帮助,我逐渐明晰了自己的前进方向,成为国家体制内的一员。
曾昕悦(右一)和奶奶在拉家常
毕业那年,当地党委政府又向我伸出橄榄枝,给我提供了一个公益性岗位,虽从事的是最基层的乡镇工作,但我还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爷爷曾希望我能走出大山,但我还是选择了回来,因为我的根在这里,都说滴水恩涌泉报,我虽没有海纳百川,但想学乌鸦反哺。
小时候,我是一只需要呵护的“雏鹰”,是党和国家惠民政策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伸出的援手,让差点“折翼”的我茁壮成长,我深知人不能忘本,要心怀感恩。
长大后,我变成了可以翱翔的“雄鹰”,也想展开自己的“双翅”去温暖更多的人。脱贫路上不孤单,我终于成为自己期盼的模样。
曾昕悦(左一)和同事在查看招考成绩
今年的黔东南州事业单位统一招考中,我仍选择了基层岗位,也成为了我所希望的那千千万万个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中的一员,接过他们的接力棒,去扶助我们的乡亲,去改变我们的家乡,我坚信未来家乡的建设也必定有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欧阳章杰
通讯员吴玲杨家孟编辑何涛编审王璐瑶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