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全诗共二十八个字,但诗中大半字眼都在描写景物,并非直抒胸臆,而凭借着这些物象使一个愁字贯穿整诗意境,字字句句无一不表达着诗人壮志未酬、忧国忧民同时独在异乡的孤苦心绪。
时逢安史之乱,诗人也许是为躲战乱,也许是正巧南下,来到了姑苏城,夜半无法入眠便行驶一叶扁舟来到江上散心,所感所闻,写下此诗。
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出现三种意象。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白日无云,就连夜间也不见半颗星闪烁,于是落下了深夜悬在半空中的一轮孤月。
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世界睡着了,诗人醒着,偶尔传来一两声乌啼并没有打破诗人孤独的心情,而是为他眼中的此刻蒙上一层更加孤寂的滤镜,单薄的衣衫使他不禁打了一个冷战,捧出双手轻呵一口,眼前随即浮起一小团雾气,但在这秋夜的寒霜中,转瞬便蒸发消散不见,诗人搓搓双手接着望向江边。
此句中的“乌鸦”带给人消极的感受,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乌鸦这种鸟类代表着死亡,不吉利等象征,但在我国远古时期,乌鸦并非不祥之物,而是常伴大巫师身侧的神鸟,被人尊称为人类与天神之间的沟通使者,常常有皇族豢养乌鸦以图天神好运的眷顾。
转折点就在汉代,马致远写出了《天净沙·秋思》,其中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极尽穷苦悲凉之意,于是众多后代文人便将同样的意象加入诗词。
例如清代王国维怀着无法言说的烦闷写下了“月底栖鸦当叶看”;再比如纳兰性德在心灰意冷下写道“昏鸦尽,小立恨因谁?”从此,乌鸦便带着独特的意蕴象征留存于众多名作中。
接下来“江枫渔火对愁眠”,大家普遍认为句中的“江枫”与“渔火”是两类事物,认为“江枫”指江边的枫树,经笔者查阅各类资料,发现“江枫”实际指江苏当地景点处古时就一直存在的两座姊妹桥——“江村桥”与“枫桥”,逢年过节时,善男信女们经常会踏过这两座小桥前往寺庙烧香拜佛。
这样,此句就出现了三个意象:连接寒山寺的江村桥、枫桥以及江边渔船零星照明的渔火,(句中的“对”一般指对立,相对,除此之外还有相伴相随的意味)。
两座桥与渔火相对而坐,伴着诗人难以入眠的心境,三者仿佛被拟人化,陪着诗人一起彻夜不眠,蒙上了一层温热的亲切感。诗词后半段“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两句密不可分。
有些学者质疑夜半怎么会有报种声,经查阅发现唐朝时期,午夜鸣钟被称为“无常钟”,那时已经十分盛行。此句中有两类意象是十分有趣的对立面——“寒山寺”与“夜半钟声”,寺庙是静态的、可触摸的,而钟声则是动态的、不可触的,寺庙是人眼观察到的景象,钟声是通过人耳传递的声音信息。
游客游历寒山寺时,抬腿跨过半人高的庙宇门槛,伸手抚摸到的青瓦苔藓,寺庙的构建都是可观可览的。
而那时那刻的钟声,只有诗人自己和敲钟老僧两位切身经历真实听到了那钟声,寒山寺伫立在静谧的深夜中,本是一幅静态美景,但突然传来的钟声打破了这幅静态图,寺庙因钟声而生动起来,钟声也伴随着寺庙的存在而变得更加深远悠长。
今日的你我并未亲耳听到那钟声,但却因为张继的诗作而感受到了他所创造的凌驾于现实世界之上的清旷孤寂的审美境界。从未亲历的世界,通过艺术品连接,将两个毫不相关的陌生人的心境巧妙碰撞,这就是意境的奇妙之处,更是艺术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