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寄语
中国人传统上讲究“孝道”,讲究“传宗接代”,也讲究“养儿防老”,古往今来,这种家族观念早已深深埋藏于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一种精神寄托。绵延传承的家族联系了每个家庭成员,构成了中国社会组织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近代,一些青年追求新思想,致力于破除一切旧观念、旧习俗,从而引发了一场家庭观念的变革。这场变革改变了聚族而居的家庭结构,形成了小家庭制度,进而导致一些青年人性的迷失。那么小家庭制度下家庭成员的关系如何?你又是如何看待小家庭制度下的家庭关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冰心的《小家庭制度下的牺牲》一文,去寻找答案。
文本研读
社会变革下人性的迷失
——《小家庭制度下的牺牲》解析
作者:冰心
①老太太噙着眼泪,拿着一封信正看着。忽然听见外面脚步的声音,连忙将这封信,压在一本书底下,站了起来。(举止奇怪,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②老头儿从外面进来了,摘了帽儿,坐在椅子上,喘息着拿手巾去拭额汗,一语不发。(为何一语不发?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①—②段,以老太太看信为小说的开端,交代故事的主人公。
③过了一会儿,老太太赔笑(“赔笑”写出老太太对老头儿的关心。)问道:“你的事情怎么样了?”
④老头儿冷笑(“冷笑”写出老头儿内心的不满。)道:“毅甫只说现在外头找事很难,叫我暂候一候。但是看他的意思,似乎嫌我老,做不了什么事。他还问我荃儿的事情很好,为何还不能顾家?我也无言可答。他便借给我二十块钱。我本想不要,一想这也是老朋友的情分,而且我也实在没有钱,只得收了。咳,人穷志短!也是我没有生下好儿子,以致像我这样的年纪,还要奔衣走食,实在叫人可气可叹!”(写出老头儿内心的无奈与悲伤。)
⑤老太太灰白着脸,嘴唇颤动,似乎要说话,却说不出来。(表现了老太太为丈夫找不到工作,儿子不顾及家庭的伤心难过,找不出合适的语言安慰丈夫而无奈。)
⑥老头儿又说:“人家养儿子为的是养老送终,我们只是为儿孙作牛马,从小儿多灾多病的,好容易捧到这么大。为着他念书,把田地也典了,房子也卖出去了。他又说要去留学。我想这蛮貊之邦,子弟一定要学坏的,但是至终也依了他。如今我们的精神心血也耗尽了,家产也花完了,马牛也当够了,只指望苦尽甜来,有个欢娱的晚景,也不枉……这时老头儿喘得说不下话去。(语言描写,写出老头儿对儿女的不满与气愤。)
⑦老太太仍旧呆立着动也不动。(面对老头儿的抱怨,老太太也是欲哭无泪,不知道如何安慰,所以只是呆立着不动。)
⑧老头儿接着又说:“谁知道他如今……外国也去过了,文明的媳妇也娶了,毛羽丰满远走高飞了!像我这样的年纪,大限已经快来到了,生前的福我自然享不着了,但是——还恐怕这把老骨头,终究要葬在野兽的腹里呢!”(老头儿越发地激动起来,表明对儿子行为的极为不满,表达对老人老无所依内心的哀叹。)
⑨这时老太太忍不住了,忽然伏在椅背上,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面对儿女的所作所为,老太太在老头儿的抱怨下,爆发出来,哭不但是情感的宣泄,更是强烈的不满与愤懑。)
⑩老头儿看见他老伴哭了,心中也觉得不忍,叹了一口气,便不往下说。
他们一时寂静下来。两个悲凉灰白的脸,衬在这奄奄的暮色里,造成了一派阴森的气象。
③—段,通过写老头儿与老太太的对话,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老头儿忽然说:“前天我写了一封信给他,至今还没有回信。我如今亲自去拜望他,同他理论理论。”一面自己站了起来。(“拜望”,敬语的使用,体现了老头儿极度愤懑悲伤的心情,更凸显了儿子的不孝与老人的凄凉。)
老太太伸手要揭开那本书,拿出信来——但她看着老头儿的脸,又没有那一分勇气,慢慢地又缩回去。(老太太缩回手是因为老太太担忧老头儿会因信的内容更加悲愤,也体现出老太太对儿子尚存的一份希望。)
老头儿已然戴上帽子,走出去了。
老太太连忙唤道:“不用,不用去了!这里……”(老太太欲言又止的神情,让我们不禁心里一沉,大大的问号,为什么不用了?)那时一声门响,那白发盈头的老者,已经踽踽凉凉的去了。(动作描写与神态描写,写出了老人找儿子理论的决绝,表现了老人内心的悲凉与绝望,凄凉的背影让人悲叹。)
—段,写老头儿因不见回信前去找儿子理论,为下文老太太读信作铺垫。
老太太扶着椅背,站了半天。(老太太的呆滞,让我们猜想到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局,忍不住赶紧找到答案。)重新拿出那封信来,上面大草纵横,又有许多的圈点,可怜她生花的老眼,如何看得清楚。(信中字迹不清,是因为儿子从未关心老人的眼睛,自私自利。)只零零落落的念道:
中国贫弱的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人民的家庭观念太深……观念太深这万恶的大家庭制度,造成了彼此依赖的习惯……我们这一班青年人,在这过渡的时代,更应当竭力地打破习惯,推翻偶像……我们为着国家社会的前途,就也不得不牺牲了你二位老人家了……新妇和我都是极其赞成小家庭的制度,而且是要实行……你老人家昨天的信,说得实在可笑!只为你们的脑筋,没有吸收过新思想,因此错解了“权利”“义务”的名词……简单说一句,我们为要奉行“我们的主义”,现在和你们二位宣告脱离家庭关系。(两位老人的期盼想念变成了儿子的负担,一封带有希望的信竟然被儿子说成是可笑,最终还以新思想为借口,想与两位老人脱离家庭关系,自此,老人心中仅有的希望已经全部破灭。)
老太太看完了,大概也还明白,一时心头凉透,两手颤动着将这封信撕了,眼睛发直望着窗外。(心凉了,手抖了,眼直了,此刻老太太心里已经万念俱灰。这便是小家庭制度下的牺牲。)
—段,老太太读儿子的信为小说的高潮,信的内容使老太太绝望。
这时,天色渐渐发黑,一片咿哑的声音,绕着庭树,正是那小鸦衔着食物,回来哺它的老鸦呢。(结尾将乌鸦反哺的行为与儿子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儿子的自私绝情,这样的结局引发人们对于小家庭制度下家庭成员关系的思考。)
第段,以乌鸦反哺的场景为故事的结尾,令读者回味深思。
(选自《燕大季刊》年6月)
知识建构
//小说的线索及作用//
小说线索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作品中的各个事件联成一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一部叙事作品通常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起主导作用的只有一条。小说线索的作用:一般来说,恰当地设置小说的线索,一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二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在分析小说的线索时,尤其要注意双线结构的小说。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暗线。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而暗线则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冰心的《小家庭制度下的牺牲》以“信”为线索展开,由开头老太太读信,到见到老头儿之后的藏信,老头儿找信,老太太再读回信,整个故事情节围绕信展开,“信”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既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作为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信的内容以及老太太读信后的反应,丰富了老太太和儿子的形象,更有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特别是儿子回信的内容,引发人们对于小家庭制度下家庭成员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