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战场铁金刚和平守夜人关于杨焕祥同
TUhjnbcbe - 2024/5/18 17:02:00
北京著名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registers.html

战场铁金刚和平“守夜人”

——关于杨焕祥同志革命经历的回忆

作者:王荣安

核心提示:杨焕祥,男,鸡泽县永光村人,年6月1日出生,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鸡泽县四区区委会委员、鸡泽县游击队四分队指导员、四区区委书记,年任鸡泽县公安局副局长,年2月任广平二区区委会区长,年2月到县社,先后任监委、副主任、主任,年4月任税务局局长,年10月任鸡泽县人民法院院长,年7月任鸡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年5月任鸡泽县委常委、法院院长,年合并大县时任曲周县人民法院院长,年任鸡泽县委常委、法院院长,年2月因病退休,年4月改为离休,生前享受县级政治生活待遇。

公元年,公历闰年,共天,52周零2天。农历丙辰年(龙年),无闰月,共天。就在这一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忧惧中死去;就在这一年,陈独秀主办的《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就在这一年,黎元洪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

这一年的6月1日,鸡泽县永光村,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孩降世,这个孩子没有辜负家里的期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斗土豪、闹革命,抗日寇、闹土改,发展经济、推进法治,80年的人生轰轰烈烈、灿灿烂烂。

他就是鸡泽县经济、法制领域重要的奠基人杨焕祥。

第一篇章:生活,生活!苦海无边

一、自古英才多磨

难杨焕祥是永光村人,这个村在留垒河边上,是鸡泽、永年两县交界。

杨焕祥的父亲杨润身,是家族中的长子。这是一个忠厚的农民,结婚后并没有立即分家,一直和兄弟一家共同侍奉老母。日子虽然清苦,但大家庭尚有几亩地,母慈子孝,倒也其乐融融。

杨润身育有两个女儿,一心想再生一个儿子,以支撑门户。这个愿望是如此的朴实,在那样的时代,有了儿子意味着香火得以延续,尤其是对于这户从鸡泽县城西的西庄村逃难过来的杨家来说,有了儿子还意味着有了不被人欺负的资本。

公元一九一六年,龙年,杨润身的愿望实现,儿子来到人间,为家庭带来了希望。按照家族排行,这个孩子属于“祥”字辈,起名杨焕祥。

杨焕祥的幼年、青年,正值中国近现代史上困难最为深重的时期。满族皇帝被打倒,汉族“皇帝”还想复辟;民国已经建立,人民却没有权利。

战争、饥荒、瘟疫、苛捐杂税,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在鸡泽县,在广大的农村,哪里又有农民的乐土呢?

四岁,母亲去世!

五岁,父亲去世!

六岁,叔叔和杨焕祥分家,六龄童成为“当家人”。

此时,家中只剩下祖母、两个姐姐和杨焕祥,四口人,没有褥子,只有两条被子合着盖;冬天的时候,姑姑过来送几件衣服给两个姐姐;直到九岁,杨焕祥都没有衣服穿,即使是寒冬,他也没有穿过一双棉鞋。

为了活命,五岁的时候,杨焕祥就跟着两个姐姐拾柴烧饭、拾粪肥田,一度还外出要饭;

为了活命,三个小孩帮助伯伯叔叔浇地、改畦子(导流),以便吃上一口饭;

为了活命,十岁的时候,杨焕祥来到姑姑家帮助照看孩子;十二岁就跟着表哥推磨、喂牲口;

为了活命,十三岁的时候,杨焕祥跑到几百里外的山东,在砖窑上打杂、推土;

为了活命,大姐十四岁出嫁、二姐十七岁出嫁,只为了给家里留下一点彩礼——“粮食”。

旧社会的苦难,杨焕祥一点点尝了遍。

二、吞下了苦难增长了仇恨就是这样的日子,杨焕祥也没有认输,他要紧牙关,要活出样子给世人看。

十六岁,杨焕祥开始当家。

十六岁,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初中毕业、刚进高中的时刻,正是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好时光,正是学习知识、砥砺奋进的好时候。

十六岁,今天的孩子哪里懂得生活的艰难!

那个时候的杨焕祥,姐姐已经出嫁,奶奶已经年迈,一切靠自己奋斗。他在家种好自己的几亩薄地,到了农忙的五月、秋收,他就外出打短工挣点钱;农闲,他就跑到砖窑上打工,挎着篮子卖包子、肉、花生;他还帮着轧花作坊轧花。

邻居看这个孩子踏实肯干能吃苦,帮着介绍了西仝庄村的一门亲事。他卖掉了家里的三棵大树,换得三十五元定亲钱。未婚妻只有十一岁,也还是一个孩子。

杨焕祥的责任更重了,他拼命干活,辛苦劳作,挣下来一点钱。十九岁时在叔叔的帮助下,两个人挖土脱坯盖下来3间土坯房。二十一岁时,迎娶媳妇进门,从此有了一个家,媳妇为他生下两个孩子,一切似乎向着幸福进发。

然而,村里的地主富农,决不允许一个贫农的孩子冒出头来。

年,北京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拉开序幕;在永光村,留垒河泛滥,土地被淹。

国破,日寇猖獗;水灾,民生凋敝。

就在这时候,村里的五户富农坐着船,挨家挨户向贫农派款(征收钱粮)。

生活已经如此艰难,政府没有赈灾的粮食,恶势力反而还要搜刮民财。

群众不服,他们多数人只能敢怒而不敢言。

杨焕祥不服,他决心反抗。

杨焕祥的曾祖父是前清武秀才。杨焕祥从叔伯那里传承了武艺,身手了得。同时,会门武装在鸡泽活动频繁,其中有一个“六式会”颇有一些人马,杨焕祥参加了这个组织,公开与富农作对。

然而,富农勾结了土匪,趁杨焕祥外出,将其家中洗劫一空、打砸毁坏。自己抗争无济于事,加入会门同样没有作用,杨焕祥一时灰心丧气,从此与会门断绝关系。

第二篇章,抗战,抗战,九死一生

一、阳光照耀心闪亮

杨焕祥知道,家里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杨焕祥不知道,中华民族同样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就在这一年的8月,日均沿平汉、津浦铁路向南进攻。10月10日,石家庄沦陷;15日,邢台沦陷;17日,邯郸沦陷。

就在这一年的11月11日,日军飞机轰炸鸡泽县城,国民党鸡泽县政府县长陈同祯南逃,全县陷入无政府状态。

就在这个时候,日军为继续南下,暂时撤出鸡泽。

全县无正规军队驻留,出现权力“真空”。

土匪、游杂武装、封建会道门等打着“抗日”“保家自卫”等旗号乘机而起,一时“土匪遍地,司令如毛”。

杨焕祥同样不知道的是,他在村里的抗争,已经被进步人士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就在永光村西三里地,有一个鸡泽县最大的村子之一的东双塔村。早在年,东双塔村在省立第十三中学读书的鸡泽县第一个共产党员田仕周,利用假期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在东双塔村建立鸡泽县第一个中共支部,隶属中共肥乡中心县委领导。

田仕周、杨直轩等早期革命者,从永年引入革命火种,开始鸡泽版的“播火记”。

年2月,中共永年曲周鸡泽联合县委(简称“永曲鸡县委”)成立后,隶属永曲鸡县委领导。之后,鸡泽县的中共组织历经坎坷,于年4月再次与上级党组织接上关系,田仕周在县城成立“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战地动员鸡泽县委员会”并任指导员。

年8月,八路军东进纵队某部开进鸡泽县城,根据群众的强烈要求,召开全县群众大会,撤销国民党委任的恶霸县长,成立鸡泽县抗日政府。抗日政府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发展壮大党的组织,放手发动群众,动员各阶层人民迅速行动起来,筹建抗日武装和抗日民主政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在鸡泽,这个结论更加明显。

正在杨焕祥苦闷的时候,岳父王秋的向他展示了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使杨焕祥初步接触了革命真理,他才进一步明白,穷人要想翻身,单靠自己是没有希望的,必须把受苦人团结起来、组织起来才有力量。

杨焕祥成立了村农会并担任主任,向地主开展“借粮”斗争。组织起来的贫农展示了自己的力量,粮食到手后,永光村安起五口大锅,烧熟的饭免费供应灾民。双塔、仝庄、三陵、位庄、柳林口等周边村的灾民聚集过来,纷纷加入农会。在这个过程中,杨焕祥展示了出色的组织能力。

年10月,在马文先、堂兄杨发祥两个介绍人介绍下,杨焕祥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接受真理的教导,无怨无悔干革命、斗敌人。

二、出色的革命者

战争时期,火线入党,杨焕祥入党即是正式党员,直接跳过了预备期;不仅如此,由于他出色的能力,党支部任命他为组织委员,负责东西双塔、东西仝庄、永光、蔡庄共计6个村的建党工作。

年3月,鸡泽县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支部发展到15个,党员发展到多名。经上级党委批准,在永年县正里寺召开党的会议,成立中国共产党鸡泽县委员会,田仕周任书记。杨焕祥参加了这次会议并接受培训,学习结束,县委安排他到鸡(鸡泽)永(永年)边区搞建党工作,具体负责永年的韩庄等6个村,鸡泽的永光等4个村。

年8月,县委设立中共鸡泽县第一区委员会、第二区委员会、第三区委员会,杨焕祥受命担任三区组织委员,区委会驻地东柳村,区公所驻地浮图店村,下辖33个支部,管理区域大体是今天的浮图店乡以及鸡泽镇、双塔镇的一部分。年10月,西双塔等十几个村划归中共鸡泽县第四区委员会管理,杨焕祥随之到四区担任委员,之后担任区委书记。

年夏秋之交,日军在鸡泽县实施“囚笼”政策,逐步形成以铁路为柱,公路、壕沟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年7月24日,日军在西三陵村修筑我县境内第一座炮楼,至年修筑刘庄炮楼止,日伪军共计修筑炮楼达24个,其中仅在四区的炮楼就有西三陵村2座、柳林口村1座。日军的计划是将全县各村分解为若干区域,实行分隔管理,企图从根本上断绝抗日军民的联系。

困难压不倒英勇的鸡泽人民。

在党的领导下,各村纷纷成立合法组织“看青队”,表面是看护青苗的组织,实际上发展成为抗日民兵组织。四区有一个村,看青队成立十几天就抓住3个汉奸并送到部队处置。在上级指示下,杨焕祥将看青队发展成为游击队并担任特派员指导员。

三、“十死一生”的革命经历

多年之后,杨焕祥将抗日期间的经历总结为“十死一生”,可惜的是具体的时间地点等未完全留存。其后人不断梳理杨焕祥亲口讲述的革命经历,下面择其重点选录。

口述革命经历一(讲述人杨卫胜):杨焕祥、赵克明以及另外一位同志侦查敌情,暴露行踪后被敌人追赶,躲进了留垒河西连绵不断的大片高粱地。敌人包围高粱地开展搜索。连续3天,三名战士藏在高粱地深处,渴了收集高粱“喇叭口”中的露水,有时连露水都喝不到,他们就将高粱茎秆砸烂拧出汁液;饿了没有食物,就头上脚下倒躺在坟头上,以减轻饥饿感。三天后,敌人搜索无果撤退,三人脱困!

口述革命经历二(讲述人杨胜利):杨焕祥有一次和几个村支书在南臻底开会,开完会赶上饭点,大家分饮几两酒解乏,午饭后躺在炕上休息。忽然听到房顶上有动静,杨焕祥一纵身就跃到了院子里,抬头一看,几个日本人在屋顶上揭瓦,准备往屋里扔手榴弹。千钧一发,杨焕祥抬手向房上扫了一梭子,掩护同志们越墙而出,大家紧急跑到村东留垒河河道中,顺着干枯的河道逃跑,日军在后边穷追不舍。事后,杨焕祥对中午饮酒一事无比自责,幸亏发现及时,没有造成伤亡,从那天起,杨焕祥彻底戒酒,至死未喝过一口。

口述革命经历三(讲述人杨辉):年农历8月11日,为切断敌人的通讯联系,杨焕祥率领几名游击队员趁夜剪断通往三陵炮楼的电话线。不幸遭敌人袭击,杨焕祥右腿小腿被打断,只有肉皮相连。战友东双塔人“七老慢”背起他就跑,敌人在后边穷追不舍,为减少战友的不必要伤亡,杨焕祥坚决要求把自己放下。此刻恰好路过一个打麦场,战友们就把他藏在麦秸垛中。敌人追来,用刺刀向场里的七、八个麦秸垛进行多次刺扎,在最后一个麦秸垛前停止扎刺,杨焕祥恰好藏在这里,死里逃生。

伤腿急需救治,但因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没有麻药,缺少医生。杨焕祥让人用锯木头的锯锯掉粉碎性骨折部分,然后重新接上。整个过程他没有喊叫一声,嘴里的棉被被咬透了。右腿接活,长度比左腿短了一截,人送绰号“杨拐的”,此号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响亮了一生。

口述革命经历四(讲述人杨卫胜):杨焕祥右腿负伤经紧急抢救后,医院养伤。两个月后,日军发起大扫荡。情况危急,部队转移,杨焕祥被送回家,他将绷带拆掉,在伤口上贴上膏药。一个日本人端着枪冲了进来,看到他腿上的伤口,拿刺刀抵住胸口,刀尖都入肉了,说:“你的八路的干活!”杨焕祥双手用力抓住刺刀往外推,说:“我的良民!”他又指指腿,比划推磨的样子,说“米西米西。”意思是告诉日军,我是在推磨做饭的时候受的伤,骗过了日本人,死里逃生。

这样的情况,杨焕祥一次次遇到,又一次次脱险,他那颗忠于人民、以身许国的忠贞之心始终没有改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县党政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日伪军带来的苦难终有尽头。

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政府却命令日伪军就地维持地方治安,不许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为保卫胜利果实,共产党领导人民同蒋介石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在鸡泽,中共鸡泽县委召开会议传达上级精神,组织军民积极反攻。杨焕祥积极组织四区军民围困敌伪炮楼,把守桥头和重要路口。8月21日,三陵炮楼上的伪军拼命逃进县城;8月22日,我军民收复县城,鸡泽全境解放。

第三篇章,经济,经济,发展民生

一、整党,加强党的建设

抗日战争胜利后,年9月,鸡泽县抗日民主政府改名为鸡泽县政府。在上级领导下,鸡泽县整顿健全了各级党组织及政权组织。年10月,杨焕祥担任四区区委书记,他组织农村干部和积极分子参加县里举办的3期干部短训班,充实了区、村党政群组织。

年初,按照县委统一安排部署,杨焕祥在四区采取设立副支书,树立雇佃贫党员的威信,培养其工作能力等手段培养了一批新干部,有计划地改换支委成分,同时不搞唯成分论,通过这些工作,支部逐渐成为领导群众运动的核心,村政权也牢牢地掌握在党的手中。

年5月,受县委安排,杨焕祥到县公安局担任副局长,8月担任局长。他是鸡泽县公安局第三任局长,这次任职时间不长,到次年1月就脱下警服到广平县报到,2月成为广平县二区区委会区长。在广平任职仅仅8个月,年10月,他又调回鸡泽,担任土改工作组组长,参加了对于解放战争胜利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土改工作

。二、土改,改得万民拥护

鸡泽县的土改工作于年秋天就开始了,是全国开展较早的地区之一。但是,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也暴露出分析阶段不准确、不善于掌握政策等缺点和“左”的错误。

杨焕祥重新回到鸡泽,在县委领导下,他将土改和整顿党组织工作结合起来开展。

10月15日至30日,他组织干部搞好调查了解,掌握各个支部的基本情况。他了解到,全县支部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支部,党员思想作风有些不纯,支部成员较好,党群关系也无多大劣迹;第二类支部,党员思想作风基本上纯,但干部、党员有眼中思想不纯的现象;第三类支部,不能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不能完成上级党委布置的任务,支部成员有的包庇地主富农,贪污腐化,脱离群众,有的是阶级异己分子和有政治问题的人。

针对调查到的问题,11月1日至25日,杨焕祥组织干部完成基点村的初步整党;11月26日至12月26日,抽调大批干部到一般村全面开展整党工作。

在整党过程中,他指导各个整党工作组区分情况对待:对于第一类支部主要开展教育和提高,第二类支部则是改造、教育充实和使用,第三类支部直接撇开不用,直接发动群众,群众起来后,宣布解散支部进行整顿,整顿后重建党支部。

在县委领导下,杨焕祥指导各个整党工作组不断完善方法步骤,一是在党内党外进行整党动员,公开党员。二是支部大会和党小组讨论会穿插进行,在会上党员做批评和自我批评,工作组成员在小组会上帮助党员检查和分析错误。三是群众代表参加支部整党,党员检查自己的错误,争取群众代表提意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党员不做解释。四是在小组会和支部大会上,对党员的检查和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明辨是非,弄清问题。五是召开有群众代表参加的支部大会,错误较大的党员向群众达标检查认识征求群众对他的处理意见。六是支部进行民主选举。

同时,全县整党工作组还组织党员干部在土改中进行查阶级、查立场、查思想“三查”。经过整党,重点解决了党员干部在土改运动中的错误认识,建立健全了领导班子,经过整顿,纯洁了组织,严明了纪律,密切了党群关系,提高了战斗力。

在县委统一安排部署下,在杨焕祥主持下,年秋冬,经过抽补,解决了之前土改运动遗留的一些问题:村中尚未分配的土地、房屋、浮财等都作了合理的分配;消灭封建势力尚不彻底的村庄,进一步处理了地主富农多留的土地,解决了贫雇农的困难;纠正了部分村干多分地、分好地的错误;错斗中农得到补偿;“扫地出门”或留地过少的地主富农也得到相应的土地和房屋,有了劳动自新的条件。

这些问题的解决使确定地权和结束土改有了条件。

年1月,鸡泽县结束整党、抽补、划阶级工作后,立即颁发土地证,确定土地所有权,结束土地改革,党和人民交给杨焕祥的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从此,二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彻底废除,大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杨焕祥也一步步从一名革命军人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工作者。

三、贸易,活跃市场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鸡泽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人民,在迅速稳定社会秩序、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同时,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指示,把国民经济的恢复当做一切工作的首要任务,结合老解放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组织领导全县开展了稳定市场物价和统一财经,发展创业,扩大物资交流,活跃城乡市场,组织群众互助合作、发展生产、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广大干部群众革命、生产热情高涨,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

为加强物资计划管理,鸡泽县筹备成立大众社,以经营土布和日用品为主,年12月,大众社改名推进社。年1月,杨焕祥从土改工作组组长任上转岗到县推进社担任监委书记兼副主任,负责全面工作。之后,他历任监委、副主任、主任职务。

年3月,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全县大搞副业生产。杨焕祥抢抓机遇,结合市场需求和鸡泽县实际,组织余人淋盐、刮皮硝,将当时不产低产的盐碱地变为宝贵资源;他还组织多名妇女开展纺织生产。据统计,当年我县共收购土盐30多万斤、火硝3.5万斤、土布1.5万疋,增加了群众收入,有力地支援了当时正在进行的解放战争。

就在这一年,县推进社建成运载能力达60吨的木船一艘,增强了全县的运输能力,永年广府乃至邯郸的物资通过滏阳河、邢堤转运到鸡泽。就在这一年,县推进社设立办公室、组宣股、财务股、业务股,管理逐渐走上正轨。

出色的经济头脑和卓有成效的生产组织工作,杨焕祥树立起威信。年初,鸡泽县大众社召开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参加代表多人。会上宣告鸡泽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正式成立,杨焕祥当选为理事会主任。会上还通过了发展社员入股集资的决议,杨焕祥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全新的工作领域之中,很快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关资料显示,县供销社成立当年,社员就发展到股。第二年(年),县社自筹资金购买旧汽车1辆,这是鸡泽县第一辆汽车,机器开始奔跑在鸡泽大地上;此时,县社干部职工发展到人,其中干部20名;是年,县社下设城关、小寨、双塔、孙堡营、浮图店、邢堤6个基层供销社,逐步成为物资流通的主渠道。

在县社期间,杨焕祥全力发展贸易,扩大物资交流,繁荣市场,保证供给。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杨焕祥带领县供销社及其下属的各经理部、区村供销社,积极外出联系,采购人民生产生活必需品,推销本地农产品。他们奔赴河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川等地,购进牛、马、驴、骡等多批牲畜,满足了农民生产需要。他推动国营商业公司与各级供销社订立供销合同,将工业品运到乡村,直接供给给农民。他指导原棉经理部等单位,积极收购棉花、猪、羊、鸡等农副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县社扶植农村烧砖窑13座。供应煤炭64万斤,烧砖万块。为支援抗旱保苗,县社供应竹竿根,水车斗个。数字显示,年,鸡泽县供销合作社系统,为农民推销棉花多万斤、皮硝多万斤、土布2万匹,供应食粮多万斤、煤炭多万斤、肥料多万斤、良种20多万斤,以及牲口、农具等生产物资,供销合作社在群众中的威信大大提升。

年3月,在杨焕祥领导下,县供销社系统职工由供给制改为薪金制。秋季,成立鸡泽县花纱布支公司,掌握和拥有全县的棉花收购权,控制和支配全县纱布批发业务。在杨焕祥和全体县社干部职工努力下,县社大量收购农副产品,农民卖出了产品,增加了购买力,正当的工商经营日趋活跃,城乡贸易日益扩大,不仅减少了县级财政困难,促进物价稳定,也为支援全国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第四篇章,法制,法制,守护百姓

年4月,杨焕祥再次转岗,担任税务局局长,10月26日,担任鸡泽县人民法院院长。

自此之后,杨焕祥的主要工作都在法院,其中年7月任鸡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年任鸡泽县委常委、法院院长,年鸡泽、曲周等5县合并为曲周县,担任曲周县人民法院院长,年任鸡泽县委常委、法院院长。

从经济领域跨越到法制领域,杨焕祥并不感到意外。

此时正值抗美援朝时期。

新生的人民政权与老牌帝国主义的较量正酣,中国境内残留的国民党、三青团骨干、伪顽警宪人员和特务分子一时嚣张,他们散布谣言,并了利用多种方式、手段扰乱社会秩序,破坏新生的人民政权。

在鸡泽,一些地主富农和反革命分子乘机进行破坏活动,他们暗中拆台、传播谣言,破坏干群关系,毒害牲畜,破坏生产。其中西柳营农业社被纵火烧毁柴草余斤,小寨村副社长被纵火烧掉房3间及其他物资折款达余元,东双塔粮点、田庄代销店、柏枝寺农业社等发生被盗案件。县内拦路抢劫、杀人案件时有发生,放火、破坏水车、投毒、割麦苗等破坏社会治安案件也比较频繁,反动会道门头子及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也制造谣言,扰乱社会治安。还有一些被斗的地主富农采用各种方法夺取农民斗争果实,威胁农民向他们交地租,进行反攻倒算,社会治安秩序一时出现混乱,严重威胁着人民政权的稳定和巩固。

为建立革命新秩序,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和发展生产,鸡泽县人民法院在杨焕祥带领下,积极开展刑事审判工作,期间在审判人员少,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审结了大量的各类刑事案件。年,全县共处理反革命及强奸、赌博等案犯名,处死刑5名,徒刑28名,管制7名,给反革命分子以沉重打击。

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鸡泽县政法机关开展镇反运动,一批潜逃的反革命分子被抓捕归案,其中有抗日战争时期曾任鸡泽县伪县长的李泽远、赵修甫,伪警备队大队长丛源岷,伪政府外交秘书王治安等。年,经过三年镇反,鸡泽县共逮捕反革命分子94名,枪决18名,关判37名,管制9名,教育释放30名。枪决的有汉奸杀人犯韩小亭,土匪头子台全喜、赵文仲等。同时,在镇反中还取缔了九宫道等反动会道门。

在法院、公安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鸡泽县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的肃反和镇反运动,严厉打击了敌人的现行破坏活动,挖出了隐藏很深的历史反革命分子,有力地震慑了敌人,教育了群众,广大群众的阶级觉悟大大提高,进一步稳定了社会秩序,保卫了人民利益,推动了各项中心工作的顺利实施,尤其是对互助合作运用的发展与巩固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统计,全县新建农业合作社个,巩固原有旧社个,扩大旧社个,全县农业合作社发展到个,参加农户户。

法制,在杨焕祥的推动下,发挥着巨大的力量。

第五篇章,教育,教育,大爱无疆

一、宽以待人的老革命

年2月,杨焕祥告别了奋斗了一辈子的革命工作,光荣退休,年4月改为离休,享受县级政治生活待遇。

对待遇,能推就推,能让就让。大概六十年代初期,有一次上面给了调资指标,用于领导班子成员。曾任县政协第一任主席的金宝贤、县委副书记王冀民、县委常委杨焕祥都坚决不让给自己增资。见利皆让,传为佳话。(参考自《回忆父亲》,作者金书怀)

很多年后,杨焕祥的子女回忆起这位老革命,最大的感受是对人宽,对己严。

文革期间,杨焕祥同志蒙受不白之冤,父子二人身心备受摧残,被四处游斗。有一次,杨焕祥获悉天明就可能遭受致命迫害,万般无奈下,他决心“走为上”,连夜逃离虎口,躲到永年姐姐家,姐姐把他们安顿到阴暗潮湿的地窖里,一直等到局势稍微好转后才敢出来,那时他们的头发胡须一般长,上面爬满了虱子。

落实政策后,后辈们要去对造反派进行报复,他坚决制止,并说:“他们打咱不对,咱们再打他们也不对!”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

杨焕祥同志离开工作岗位之后,没有到邯郸,甚至没有留在县城,直接回到老家居住,与生养他的父老乡亲共同生活。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他热心地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宣讲法律知识;他亲自走访群众,搜集可靠证据,指导案件处理,协助公安部门破获了十多起重大案件,散发着一个老党员的余热。

在家乡,按照辈分,他在家族中担任老家长,不但对家族成员要求很严,并且自己起到了榜样作用。凡族人、邻居来借财物,有求必应,永光村几乎家家户户借过,一些人无力偿还也不用担心会上门讨债。

有一次,在通往别村的一条乡村土路上,杨焕祥骑自行车出行,赶上了前面一个步行的人,想超过去,就按响了铃铛。步行的人并没有让路,因为路窄,怕撞到人家,他紧忙下车,残腿不得劲儿,一下子摔倒在地。事后,他说:“这件事怨我,超人家时不应只按铃铛,这是对人家的不尊重,应该打个招呼,下车超过。”

二、严于治家的大“家长”

对他人,他就是这样的宽以为怀,对子女,他的要求却很严。他要求子女要孝敬父母,孝敬公婆。他常讲“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丁香割肉”等孝道故事教育子女,他常说:“对党要忠,对父母要孝!”。

节假日是子女们相聚的时刻,杨焕祥利用这个大好机会,每年都要召开家庭会,会上对孩子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问长问短,就出现的问题出主意、想办法。在会上,有时候他提出问题,让子女们一一回答,有时是单独提问,有时提出问题,大家讨论。这样即使大家思想进行了交流,也提高了认识,激励他们在各个方面做得更好。

下面是后代子孙的口述历史

口述历史一:草帽缏的故事。讲述人:杨玉枝。草帽缏也叫草帽辫。小的时候,父亲尽管是县级干部,却不准子女享受他的待遇。我和周边的孩子一样,学习用麦秆编成的扁平的带子,用来做草帽、提篮等。有一次去双塔集上交售草帽缏,回来数钱才发现人家多给了钱,我很高兴地告诉了父亲,父亲严厉地说,这个钱必须退回去。结果,我冒着夏天的大日头又给人家送了回去。

口述历史二:生活上的“铁面汉”。讲述人:杨丽霞。我记得爷爷给我说过,他在曲周任五县法院院长的时候,我不记得是哪一年了,没有粮食吃,我父亲和我大姑经常挑野菜吃,爷爷瘦了几十斤,有一次在街上碰到粮食局局长,人家都快认不出来他了,说他没粮食吃怎么也不说一声,当时局长开个条就就能买到粮食,可是爷爷从来都不搞特殊走后门。

口述历史三:细节显示革命觉悟的“老革命”。讲述人:杨卫胜。我爷爷离休在家,每天都在看人民日报学习中央政策,看完后把报纸整整齐齐的叠放在他座位后面,按照日期垛起来,不让我们动。我们上学发新书时,有时会趁爷爷不在家时,偷拿两张报纸包书。

口述历史四:交最干净的公粮。讲述人:杨胜利。小时候记得交公粮的时候,爷爷总是拖着残腿把新收的小麦先用簸箕簸然后再用筛子筛,我问爷爷:别人家都是交不好的肮脏的麦子,咱们不用弄那么干净,爷爷说:咱们是革命家庭要带头交最干净的公粮!

口述历史五:和中央政策保持一致。讲述人:杨胜利。爷爷临死之前,国家大力推行殡葬改革。爷爷留下遗言,我去世后必须火化,按中央政策办。

口述历史六:严格教育子女。讲述人:杨胜利。小时候爷爷教育我们要有礼貌,家里来客人要主动打招呼,去哪都要跟家里人打招呼。有一次家里来客人我去上学跟爷爷说,爷爷,我去上学了啊,回来以后爷爷跟我说那个客人说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这么有礼貌,我心里就觉得美滋滋的,从那以后家里来客人我就主动打招呼,无论去哪都会先跟爷爷说一声。

口述历史七:两个甜瓜。讲述人:杨素梅。父亲退休后,不断有左邻右舍到家咨询法律上的事。有一天,有个人带着两个甜瓜请父亲就一个案件出主意想办法,父亲给他讲法律和政策,最后两个甜瓜也没有收。

对家庭要求严厉,对更多的下一代他关心备至。老年的杨焕祥多次拖着伤腿到中小学校,向孩子们讲述那段革命经历。

年11月28日(农历10月初七)凌晨一点一十分,杨焕祥与世长辞,享年80岁(79周岁)。

正如中共鸡泽县委组织部的评价说:杨焕祥同志的一生,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工作认真,坚持原则,深受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爱戴。

在杨焕祥精神的感召下,他的5个儿女,12个“红三代”或成长为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骨干,或独立创业、自食其力,他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和睦相邻,是众人眼里的好同事、好亲戚、好朋友、好邻居,也是孩子们眼里的好父母、好亲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战场铁金刚和平守夜人关于杨焕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