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些很火的照片,比如下面这只红翅乌鸫骑在白头鹰背上的照片,仿佛搭便车一般,似乎很可爱。
这不就是“鸟随鸾凤飞腾远”的节奏么?非也非也。实际上,这不是一次欢乐之旅,而是乌鸫在奋力赶走入侵者。
虽然这张照片非同寻常,但此类行为相当常见——大多数观鸟者和自然爱好者都见过小鸟——或一群小鸟——攻击更大、更凶猛的鹰、猫头鹰、鹭的例子。
羽量级的拳王,也很难抗住寻常重量级拳手的一顿胖揍。那么,这些小鸟是如何在这种量级差异巨大的斗争中生存下来的?老鹰为什么不随便吃一顿呢?
坚守领土的小鸟
在一年中的某些时候,许多鸟类都是领地性的,即使是小鸟也会猛烈地保卫自己的领地。
死守领土归属的原因各不相同。一些雄鸟会建立领地来吸引配偶,并会猛烈地赶走任何潜在的竞争对手。
其他情况中,一些鸟类非常重视有丰富食物来源的栖息地,并对入侵者具有攻击性。例如,现在(秋季),鸫科的许多成员,都会死死守护某一棵果实累累的浆果树,即使路过的鸟不吃果子,暴躁的鸫科也会把来犯者驱逐出自己的自助餐厅。
而在繁殖期,绝大多数鸟类都是领地性地,保护它们的巢穴是在脑内长鸣的警钟。
以鸦科为首的鸟类会积极地俯冲轰炸任何潜在的捕食者,毫不顾忌其大小。除了猫、狗、人类,鹰和猫头鹰这样的更被视为威胁。
即使是一只看似无害的小鸟,当它尖叫并俯冲到你的头上时,也会显得十分凶猛。多数时候,这能至少阻止人类幼崽对雏鸟的好奇心。(亲身经历,之前在澳洲留学期间去袋鼠岛玩,沿着无人的小径,离一个澳洲灰雁的窝有点太近了。母鹅像大猩猩一般从灌木丛中呼啸而出,发出嘶嘶声,拍打着翅膀。恐怖至极,记忆犹新)
说到澳大利亚,那边的喜鹊比国内更加暴躁,“俯冲”+“啄挠”+“甩屎”几乎是一些群体的常规动作。这些暴力非常有效果,大家都躲着喜鹊。
暴民心态
鸟类试图阻止靠近巢穴的捕食者当然是有道理的。
但在远离任何鸟巢的高空中,一只小鸟(或一群小鸟)追逐和骚扰高空中的大鹰是为什么呢?
根据年出版的《世界新生代鸟类:欧亚》(ISBN80--3-8),鸟类学家认为,小鸟主动袭击鹰、猫头鹰、苍鹭或其他大型鸟类时,理由也很充分——猛禽的存在对鸟类社区构成了生存威胁。只要那只鸟在附近,家人就不安全。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对于小鸟来说,进攻的戏码意味着一种警报,战斗的鸣叫也是一种召唤,让所有其他鸟类知道头顶上有危险,群起而攻。
鸟儿对于不同猛禽的反应也不一致。比如,在《关于乌鸦的常见问题》一书中记录到:聪明的乌鸦对猫头鹰的反应特别强烈,它们似乎知道自己在夜间没有防御能力,只要在白天看见猫头鹰,随着乌啼声越来越大,上百只乌鸦暴徒会加入到群殴猫头鹰的活动中来......
为什么鹰不直接杀死小鸟呢?
无论怎么吹,小鸟和猫头鹰、鹰的较量是不对等的,即使是一群小鸟似乎也无法与拥有锋利爪子的猛禽相匹敌。
然而,小鸟却经常追逐,甚至与这些鸟类捕食者发生身体接触。为什么猛禽不直接杀死小鸟呢?
空中狩猎和地面狩猎两码事。
首先,大多数猛禽捕食的时候,发动的是"隐形攻击"——猛禽从上方猛扑过来,捕捉到了一脸懵逼的猎物。对付警觉的猎物要难得多,一个发现捕食者的猎物物种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策略逃跑。
其次,小鸟通常比大鹰或猫头鹰拥有的占比更大的飞行肌肉,因此更具机动性。小鸟在猛禽四周飞来飞去,迅速变换位置。一只翱翔的鹰追上这样一只鸟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为了一小口肉,真的不值得。
刚才说过,小鸟们面对不同的猛禽,策略不同。当面对鸡鹰、游隼这样可以快速穿越林海的飞行大师,小鸟们只会大声地发出警报——接着它们会躲起来,没有一个出去迎击敌人的。
毕竟,按照年出版的《世界猛禽》(ISBN-0---3)上的说法,鸡鹰作为吃鸟专家,食谱上的鸟类占比高达81%。而隼类,会在啮齿动物稀少的季节把目标完全转向雀鸟。
写在最后
如果你幸运地看到驱赶过程中,一只鹰反手抓住了小小鸣禽,或者一只猫头鹰掐住了乌鸦喉咙,恭喜你!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你会看到一场像"黑命贵"一般的暴动,四下里的鸣禽们像疯了一样的暴徒,狂躁起来。
那种感觉,也特别像在主场,裁判对主队做出了一个糟糕的判罚,叫骂声四起,群情激动。
总而言之,一旦鹰或猫头鹰被小鸟发现、盯住,该地区就不再是快乐的狩猎场。与其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捕捉猎物,不如无视骚扰,一走了之。
作者感谢你的